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VIP免费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_第1页
1/23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_第2页
2/23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_第3页
3/23
§19.4§19.4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回忆: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天然衰变过程中原子核能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说明原子核内是很复杂的•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原子核内部的物质组成Let’sgo!Followme!方法:只有“敲碎”原子核才能知道其内部究竟有什么?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1932之前使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一、α粒子轰击原子核试验•下面让我们来看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所作的这一实验(卢瑟福1871~1937)1.实验装置介绍:A:放射源C:容器T:阀门S:铝箔F:荧光屏M:显微镜TTCASFM注:放射源是镭,通过α衰变放射出高速α粒子TTCAFSM实验步骤及结果:1、适当选择铝箔的厚度,使荧光屏恰好不出现闪光设问:?2.实验过程:2、然后充入氮气TTCAFSM氮气N2实验步骤及结果:1、适当选择铝箔的厚度,使荧光屏恰好不出现闪光2、充入氮气后,2.实验过程:荧光屏出现了闪光3.分析试验:•产生闪光不可能是原来的α粒子•α粒子在轰击氮核时候有新的粒子产生)(1111PH或•进一步实验测定新粒子是氢核即质子•符号:图片布拉凯特实验证实发生了核反应•在云室中可以观察粒子的径迹。•英国的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云室中做了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拍摄了两万多张云室照片,终于从40万条α粒子径迹的照片中,发现有八条产生了分叉。•分析径迹的情况可以确定,分叉后的细长径迹是质子的径迹,短而粗的径迹是产生的新核的径迹,碰撞后α粒子的径迹不再出现。单线分叉图片4.写出相应的核反应方程:•反应前后质量数、核电荷数守恒HOHeN1117842147这就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二、发现质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其它原子核时也有质子产生,表明原子核里普遍有质子存在HNeHeF11221042199HSiHeAl113014422713结论1:原子核内部有质子存在质量数电荷数钙Ca汞Hg402020080原子核示意图原子核只由质子组成的设想能够成立吗?想一想*假设成立,那么原子核的质量就是其质子的质量和;即质量数(A)和电荷数(Z)相等。回答是否定的,原子内部应该还有其它的微粒。那么是什么呢?在十九世纪的二十年代,卢瑟福依据原子核的电荷数与质量数的差别,预见到原子核中应该存在质量与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粒子,卢瑟福称其为中子。这只是假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子的发现之旅•试验结果:产生了一种穿透能力很强的粒子•产生的不可见粒子是什么?•猜想:它是γ光子(具有很强穿透能力)1、用α粒子轰击铍(Be)核钋Po铍Be不可见粒子α粒子1930年三、中子的发现之旅•实验结果:这种不可见光从石蜡中打出了质子2、再用这种粒子轰击石蜡钋铍Be石蜡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质子质子质子α产生了矛盾?小居里夫妇1932年矛盾:实验证明:不可见粒子的速率只有十分之一的光速。因此:不可见粒子一定不是γ射线。钋铍Be石蜡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质子质子质子α•不可见粒子是质量与质子几乎相等的、不带电的粒子,它正是卢瑟福预见的中子。3、查德威克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钋铍Be石蜡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质子质子质子α1932年4、写出相应的核反应方程:•利用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钋铍Be石蜡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不可见粒子质子质子质子αnCHeBe1012694四、发现中子(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其它原子核时也有中子产生,表明原子核里普遍有中子存在nCaHeAr104320424018nPHeAl103015422713结论2:原子核内部有中子存在小结HOHeN1117842147nCHeBe101264294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的办法使原子核发生转变)2、粒子轰击氮的核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3、α粒子轰击铍的核实验(发现中子的核反应)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C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