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我在工作中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裂缝的成因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效途径,裂缝原因是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相互影响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裂缝控制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方法。1.1设计原因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开裂。2)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等3)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4)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5)荷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抗温度收缩配筋不足。1.2材料原因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2)果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3)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4)水泥品种的原因,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1)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2)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3)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4)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1.4施工及现场养护的原因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2)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合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易产生裂缝。3)连续浇筑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已产生裂缝。4)高空浇筑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大。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6)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起脱水,引起收缩裂缝。7)现场模板拆除不当,拆模过早,引起拆模裂缝。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产生龟裂裂缝和疏松裂缝。致使混凝土微观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养护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于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硬化正常,不会出现裂缝,但只适应于试验室。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但是必须注意到,现场混凝土养护越接近标注条件,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越小。1.5环境原因(外界因素)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2)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3)使用中短期或长期超载。4)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结构的侵袭。2裂缝的控制措施2.1设计方面1)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因结构和造型方面原因而不得已时,应充分考虑采取加强措施。2)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要解决由于收缩产生的混凝土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3)重视构造钢筋,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2.2材料方面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2.3混凝土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