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磁探伤原理 第一节 磁学基础知识 一、磁现象和磁场 载流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化后的物体如磁铁棒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虽然磁铁棒磁场和载流导体周围磁场的产生不一样,但都认为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磁学和电学的研究一直彼此独立地发展着。人们曾认为磁与电是两类截然分开的现象,直至 19 世纪,一系列重要的发现才打破了这个界限,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电与磁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个电子围绕原子核在轨道上旋转,形成一个微小的电流环。由于电流环的存在,就有磁场。而所有物质的原子周围都有电子旋转,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所有的物质都有磁效应。这种效应对大多数物质是很微弱的,但有一些物质,包括铁、镍、钴等,具有很强的磁效应。电子除沿轨道的运动外,还存在本省的自转,这两种运动都能产生磁效应,而电子自转的效应是主要的。这种电子或电荷的运动相当一个非常小的电流环,这个小电流环在效果上就是一个微小的磁铁。显然每一个原子电流环的磁矩都很小,但是一根磁铁棒里的亿万个原子电流环所呈现的总效应就能在磁铁棒的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 所有磁化物体都有一个北极(N 极)和一个南极(S 极),它们不能独立地存在。磁极不能孤立存在,而电荷却可以。这是磁场和电场的重要区别之一。 二、相对磁导率和磁性物质 磁导率标示材料被磁化的难易程度,它的符号μ表示,单位为 H/m。 为了比较各种材料的导磁能力,把任何一种材料的磁导率与真空磁导率的比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相对磁导率,用μ r表示。 按照物质的磁性质,一般材料可分为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三类。 (1)抗磁性物质:置于磁场中,其内部的磁感应强度将减小,相对于磁导率μr略小于 1。铜、铅等为抗磁性物质。 (2)顺磁性物质:置于磁场中,其内部的磁感应强度将增加,相对磁导率μr略大于 1。铝、锰等为顺磁性物质。 (3)抗磁性物质:置于磁场中,其内部的磁感应强度急剧增加,相对磁导率μr》1,可达几千甚至几十万。铁、镍、钴及它们与其他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为铁磁性物质。 三、磁学基本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B 磁感应强度又称磁通密度,表示磁场内某点性质的基本物理量。其方向与该点的磁感应线方向一致,大小用通过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单位截面积上的磁感应线数目来表示。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单位是特斯拉(T)。 1T=1Wb/m2 2.磁通量Φ 磁通量表示在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 的磁感应线数。在均匀磁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