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计算公式: 在知道进水BOD 和达到排放要求BOD 的前提下用这个公式计算: sCoCeA =Q*(ln- ln)/( Kt*d*n) 其中,As 为湿地面积(m2) Q 为流量(m3/d) Co 为进水BOD(mg/L) Ce 为出水BOD(mg/L) d 为基质床的深度 n 为基质的孔隙度(孔隙度的范围大概在0.1-0.4) Kt 为与温度有关的速率常数,其计算公式为: Kt=1.014×(1.06)(T-20) T 为水体的平均温度 孔隙度没有一定的常数,要现场测试才能确定。具体嘛,就是在一个已知容量的容器里面填充石头和水,全部满掉以后,再测试这里里面有多少量的水和多少量的石头就可以了。 TSS,悬浮物去除计算公式 TSSeff=TSSinf×(0.1058+0.0011×HLR) TSSeff 为出水TSS(mg/L) TSSinf 为进水TSS(mg/L) HLR 为水力符合率(cm/d) HLR,计算公式为:HLR=Q/As 氮(N)的去除率计算公式 ln(TKN/NH4eff)=Kt.HRT 或 HRT=ln(TKN/NH4eff)/ Kt TKN 为进水中的凯氏氮含量(mg/L) NH4eff 为出水中氨态氮浓度(mg/L) KNH 为0.01854+0.3922(rz)2.6077 rz 为植物根系占沙砾床深度的比率(0-1 之间的小数表示) Kt 为KNH×(1.048)(T-20) HRT 为水流滞留时间(d) 在典型的冬季气候条件下,水温为5~10℃时,Kt 的取值范围为0.2~0.25。 ln(NO3inf/NO3eff)=Kt×HRT 或 HRT=[ln(NO3inf/ NO3eff)]/Kt Kt=1.15(T-20) NO3inf 为进水硝态氮(mg/L) NO3eff 为出水硝态氮(mg/L) 冬季,水温5~10℃时,反硝化作用比硝化作用要敏感。但在 10℃以上时,硝化作用比反硝化作用强,硝态氮的去除比氨态氮的去除量大。到 15℃以上时,反硝化的速率常数为 0.49,而硝化的速率(氨态氮的去除速率)常数为 0.31。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得拿到你设计区域的一些具体参数及相关资料,比如,你处理水域的水质检测报告,需要达到排出的水质标准,年均温度状况,水文状况,年降雨量资料,周边居民的生活习俗情况,生活规律调查,国内同类工程的应用状况,他们的处理工艺相关参数等等。没有这些资料,凭空想象是不可能的。 所汲取的资料在收集过来后,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先得提出不符合一般规律的,然后进行比较剔除那些没有参考价值的。说到几类水质,要明确是地表还是地下,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污水,是面源还是点源,是河流还是湖泊等等。说到植物 的重 量,是干 重 还是鲜种 ,是尽 重 还是毛 重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