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生儿用药规范VIP免费

新生儿用药规范_第1页
1/11
新生儿用药规范_第2页
2/11
新生儿用药规范_第3页
3/11
新生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也不是年长儿的缩影, 当然早产儿也不是足月新生儿的缩影, 这些情况也反应在其临床用药上,因为发育不成熟,药物在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性反应受其胎龄、日龄及患病的影响, 不能将成人的药理学资料应用于早产儿及新生儿。要使这类人群的用药有效并且安全,必须熟悉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一、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或效应)依赖于药物的体内浓度(多数用血药浓度代表),而后者又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一)药物的吸收:除药物的理化性质外,与给药的途径密切关系。1、口服给药:对早产儿和早期新生儿不太适合:(1)早产儿出生后1w 内几乎没有胃酸分泌,新生儿初生时胃液 pH 接近中性,第 2 天之内有短暂下降,以后再度回升至中性,所以胃内缺乏必要的酸度 。(2)胃排空延迟易使药物到达肠道的时间较长。(3)胃食道反流常见。(4)脂肪吸收不良,对脂溶性药物的肠道吸收有影响。(5)早产儿如持续胃管滴注,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6)特殊慢性病(如心衰和慢性肺部疾病)可引起右心房压增高,进而引起肠道淤血。2、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皮肤外用药:药物吸收的多少取决于局部血液灌注和药物沉积面积。早产儿和新生儿有以下不足:(1)肌肉组织少、局部血液灌注不足,特别是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 。(2)由于肌肉组织少,预期注射到肌肉的药物可能进入皮下。(3)对小早产儿肌肉注射可局部硬结或脓肿、储库效应。(4)皮肤角化层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有些药物经皮肤黏膜吸收迅速且过多,可发生中毒反应(如硼酸、类固醇激素等)。3、静脉注射:对早产儿和新生儿是最理想的给药途径需要注意的事项:(1)最好用微量泵 。(2)用脐血管要小心, 脐静脉、脐动脉给药有分别引起肝坏死、肢体或肾坏死的危险 。(3)对于极低体重儿,静脉输液极慢时,可延缓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二)药物分布:药物从血液循环进入各种体液、器官和组织。早产儿及新生儿的特点;1、体液因素: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高(达80%),早产儿更高。使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中容易稀释,浓度较低。2、脂肪因素:含量低,早产儿仅占体重的1%~3%,足月儿占12%~15%,脂溶性药物(如地高辛)不能与之充分结合,使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3、血浆白蛋白因素:(1)与药物联结力低: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浆白蛋白产生不足,并且以胎儿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生儿用药规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