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试用)授课时间 : 年月日课题平均数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5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 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使用教材的构想根据教材提供的现实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页(总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试用)补充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活动)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谈话导入。最近老师在一所学位参观,看到他们的四年级举行了男生和女生进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 个圈,我们一起来看, 男生队和女生队个个全力以赴, 争取获得好成绩, 最后比赛结果怎样呢?想知道吗?二、探索平均数的产生和意义和方法师:体育老师把每个同学套中的个数记录下来, 绘制成了这样的统计图,左边是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右边是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现在要比一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可以比什么呀?师根据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比较方法。由于这次比赛人数不相等,那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应该比什么?(比每人套中的个数-平均数)板书:平均数求平均数。我打算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学生进行讨论后汇报交流。再次讨论,哪一种方法合理学生明白:(1)一个人套得准不能代表整个团队套得准。(2)男生队参赛人数有4 人,女生队参赛人数有5 人,在这种情况下,比套中的总个数,不公平。学生讨论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页(总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活动)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三、平均数的运用1. 练一练。学生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操作。2. 练习八第 1 题。3. 练习八第 2 题。学生计算完成后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每次的飞行时间不同,但每次飞行的时间总是稳定地在50-70 秒之间,有的比平均数多一些,有的比平均数少一些。4. 练习八第 3 题。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平均身高 160 厘米的含义是整体水平,有的身高超过160 厘米,有的低于 160 厘米。四、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了平均数的知识,请你们用一句话说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汇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