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过程,更是学习者对信息主动加工、传递运用的过程。全新的学习观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学习者的条件来看, 学习本身是学生的主体活动, 是以学生求知欲, 学习兴趣为基础,并由学生自身主动性及自我控制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目的来看,学习不仅是“知道什么 ”或明白 “要懂得什么 ”,而还在于 “能够做什么 ”和“会做什么 ”;从学习的内容来看,语文的学习应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全体的学习,面向运用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更应注重新知识、 新技术、新问题的学习。 因此,从这些全新的学习观出发,就需要我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转换做法。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 “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情景 —— 探索 —— 试一试 —— 练一练 ”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 “经历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编排意图就要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二、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在主题发言中谈到教育基础的四个支柱是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存,也就可以看出学习方式决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该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