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防治知识泰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什么是结核•结核俗称“痨病”(也称为“肺痨”),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结核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流行现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世卫组织于1995年底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1997年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行动计划,其目标是治愈95%的肺结核患者。•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以免患者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感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还可经皮肤传播。传染性•在结核病人中,只有显微镜检查发现痰液中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即所谓“涂阳”和“菌阳”的病人)才有传染性。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当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大量含有结核菌的微小痰沫排放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即会受到传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轻重以及接触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核病的传染通常是发生在发现和诊断前,也就是在没有被发现明显症状时传染性最大。•及时治疗后,结核病传染性很快减弱和消失。一般规律化疗2周以后,结核病人的传染性就已基本消失。发病情况•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结核的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如何自我判断是否患上了肺结核•①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②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③发烧,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④经常咳嗽,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⑤大量咯血,胸背疼痛。•⑥高热。•凡有①-④项者,应及时检查,可能是初期患病,只要抓紧治疗可很快好转;凡有⑤-⑥项者,病情已较重,应去医院拍片确诊,抓紧诊治。全身症状•发热为最常见的全身中毒症状,多为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可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盗汗、纳差和体重减轻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或合并感染时,可有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妇女于月经前体温升高,月经后也不能回复正常,可伴有月经失调或闭经、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轻度毒性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咯痰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合并支气管结核时可有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局限性哮鸣音。•咯血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可为痰中带血;当小血管损伤、空洞的血管瘤破裂或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可引起中等量以上咯血甚至致命性大咯血。•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反射作用引起。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常有固定性针刺样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患侧卧位可减轻症状。•呼吸困难重度毒血症状和高热可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慢性重症肺结核,呼吸功能受损,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并发肺心病和心肺功能不全。变态反应性表现•临床表现类似风湿热,故有人称之为结核性风湿症。•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有多发性关节痛,以四肢大关节较常受累;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前者多见,好发于四肢,尤其是四肢伸侧面及踝关节附近,此起彼伏,间歇性出现;常伴有长期低热,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临床诊断基本程序•1.可疑症状患者的筛选:主要可疑症状包括;咳嗽持续2周以上、咯血、午后低热、乏力、盗汗、月经不调或闭经,有肺结核接触史或肺外结核。要进行痰抗酸杆菌和胸部X线检查。•2.是否肺结核:凡X线检查肺部发现有异常阴影者,必须通过系统检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