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外阴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护理演讲人汇报日期目录注意事项06.病历记录05.病情观察04.治疗03.诊断02.概述01.01概述外阴恶性肿瘤以原发性的为主,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占妇女全身肿瘤的1%~2%。约2/3病变发生在大阴唇,1/3发生在小阴唇、阴蒂或会阴联合等处。大多数病变发生在外阴的前半部,发生在会阴部或大阴唇的外侧面者占少数。绝大多数外阴癌是鳞状上皮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40岁以前也可能发病。腺癌较少,常发生在尿道旁腺或前庭大腺部位。有时外阴癌局限干上皮内,在上皮内蔓延称原位癌,亦称外阴上皮癌,上皮癌有两种;①鳞状上皮原位癌(波文病);②湿疹样上皮内癌(派杰病)。上皮内癌主要发生在大阴唇。此外尚有基底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概述02诊断诊断诊断要点鉴别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外阴癌。因为女性外阴皮肤是鳞状上皮,所以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最常见。患者主要症状是在外阴部发现一硬的小结节或者是肿块,在这之前大多数患者往往有多年的外阴瘙痒病史。外阴部的这种癌性小结节或肿块常常会伴有疼痛或瘙痒,也有的患者没有疼痛或痛痒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外阴部位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晚期为典型的糜烂、肿块或不规则的乳头状瘤,颜色可呈白色、灰色、粉色或有黑色素沉着,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质硬而固定。当肿瘤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外阴湿疹样癌(派杰病)。大多发生在绝经以后的妇女,主要症状是长期的外阴瘙痒和疼痛。癌肿部位发红,表皮粗糙,有液体渗出,像湿疹一样。癌肿可以发生在一侧阴唇上,也可能整个外阴表面都累及。这种癌转移比较少见。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淋巴转移,偶然可见到有局部周围组织浸润。诊断症状诊断症状其他外阴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外阴湿疹样癌等,均较罕见。基底细胞癌一般是位于大阴唇的肿块,中心可能破溃形成溃疡,它的特点是生长很慢,以向周围侵犯为主,极少通过淋巴管向远处转移。恶性黑色素瘤。一般多发于小阴唇和阴蒂。可能与外阴部经常受摩擦和刺激有关。表现为外阴瘙痒,色素痣扩大,色素增加,表面溃疡,有血性或浆液性渗出物。0201诊断体征鳞状上皮癌可以表现为单纯性溃疡、白色病变、皮下肿块或息肉样病变。早期时表皮的上皮脚向间质浸润,逐渐形成皮下结节,此结节也可破溃、变小而误诊为炎症,晚期发展成为菜花样赘生或溃疡。01波文病表现为暗红色粗糙斑,边界清楚而不规则,表面有结痂,去痂后见到肉芽组织和渗出面。02派杰病的病变呈湿疹样变化,呈红色,略突起,伴有白色病变或小颗粒,有时见浅溃疡形成和结痂。检查往往会在外阴触及一肿块,质地较硬,活动性差,与周围组织粘连,一般会有轻度触痛,有的患者可以没有疼痛症状。晚期患者在其肿块发生坏死感染,表面可有破溃,有时可以在一侧或双侧腹股沟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硬,不活动。03辅助检查外阴肿瘤唯一的确诊手段就是病理检查。并不是所有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都表明外阴肿瘤的转移,当触及淋巴结肿大时须进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来确定有无肿瘤的淋巴转移。诊断诊断要点病史。发现外阴肿块,伴有轻度压痛。临床表现。外阴触及一肿块,质地较硬,活动性差,与周围组织料粘连,有轻度触痛,有的患者可能没有疼痛感觉。晚期患者在其肿块发生坏死感染,表面可有破溃,有时可以在一侧或双侧腹股沟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硬,不活动。辅助检查。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对外阴的病变应做详细的观察,如发现经久不愈的溃疡、丘疹样疣或白色病变经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采取活体组织检查。除极早期类似良性病变而难以确诊外。一般诊断均无困难,但应与乳头瘤、外阴结核、增生型营养不良、基底细胞癌、派杰病等相鉴别。活检为唯一可靠的鉴别方法,在甲苯胺蓝染色后的不脱色区处取活检,可获得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必要时还需多次、多处活检方能最后确诊。诊断外阴良性肿瘤。外阴部位可触及一一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性好,一般无触痛,也无腹股沟淋巴结的肿大。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来做最后的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外阴损伤。外阴损伤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