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人的护理要点概念及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转移途径治疗方法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123456主要内容概念及流行病学特点肝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2种,良性肿瘤少见。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而其中又以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ner)的发病率最高。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5∶1。病因0104病毒性肝炎肝癌病人常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黄曲霉素主要来源于霉变的玉米和花生。饮水污染各种类型饮用水与肝癌发病的依次关系为:宅沟水(塘水)>灌溉水>河水>井水。污水中已发现数百种致癌或促癌物质,如六氯苯、氯仿、氯乙烯等。其他因素长期过量饮酒和遗传性肝病肝硬化等。0203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早期肝癌起病常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甲胎蛋白)及B超检查偶然发现。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也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期。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晚期症状肝区疼痛肝区间歇或持续性疼痛为最主要和常见症状,约半数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全身症状不明原因的持续性低热或不规则热,抗菌治疗无效,体重进行性下降,可伴有贫血、出血,浮肿等恶病质表现。体征肝大为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临床体征。伴或不伴结节、黄疸、腹水、脾肿大、肢体浮肿及其他肝硬化表现(如肝掌、蜘蛛痣、红血管痣、腹壁静脉曲张)等。胸腔积液、黄疸、腹水黄疽表现为巩膜黄染和皮肤黄染。其他癌旁综合征表现;肺脑骨转移;肝性脑病、癌肿破裂出血等并发症临床表现转移途径01020304肝内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最常见,很容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肝外转移肺转移多见,其次为骨、脑。淋巴转移肝门淋巴结转移最多见。种植转移种植在腹膜、膈肌、胸腔等,引起血性腹水、胸水;种植在卵巢,可形成较大肿块手术治疗011.1肝切除术1.2手术探查不能切除肝癌的手术1.3根治性手术后复发肝癌的手术1.4肝移植非手术治疗022.1局部治疗:经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微波加热、射频治疗等。2.2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者的首选治疗方法。2.3放疗2.4免疫治疗2.5中医中药治疗2.6基因治疗治疗方法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是否居住于肝癌高发区疼痛发生情况疼痛发生时间、部位、性质、诱因、和程度,与体位有无关系,有无牵涉痛病因及相关因素有无肝炎、肝硬化;饮食生活习惯,有无进食含黄曲霉素的食品、有无亚硝铵类致癌物的接触史,家中有无肝癌及其他肿瘤的病人既往史有无其他部位肿瘤史,有无其他伴随疾病,有无用药史,过敏史.护理评估-健康史局部肝是否肿大,有无肝区压痛、上腹部肿块等。肿块的大小、部位,质地是否较硬,表面是否光滑,有否肝浊音界上移。全身是否有黄疸、腹水等体征。有无消瘦及恶病质的表现。有无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因长期卧床、抵抗力降低而并发的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压疮等。护理评估-身体状况认知程度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疾病预后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经济状况家庭对病人手术、化疗、放疗等的经济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焦虑、恐惧、抑郁晚期悲观、绝望自杀倾向护理评估-心理及社会支持情况护理评估-辅助检查(3)肝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可确诊,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1)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性的标志物,AFP测定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2)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x线检查、CT、MRI检查有无肝占位。01020304预感性悲哀、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和生存期限有关。疼痛与肿瘤迅速生长导致肝包膜张力增加或手术,放化疗的不适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化疗后胃肠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