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肌内效贴的来源肌内效贴的相关知识肌内效贴的运用技巧肌内效贴的临床应用来源•大约在30年前(1973年),日本人开发出一种可伸缩性贴布,它的效用主要是利用贴布的黏弹性质与力学方向,配合肌动学及生物力学的原理,针对特定的肌肉给予强化或放松治疗,称之为“肌内效贴布疗法”,多用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中。肌内效贴的相关知识→颜色、结构、弹性颜色及形态——色彩心理:桃红色(促进循环)-粉领族最爱海蓝色(镇静消炎)-小朋友最爱嫩肤色(不受注意)-上班族最爱酷黑色(运动时尚)-阳光男最爱。•结构——由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纯棉布不含乳胶及药性加上罗纹状的低敏胶组合而成。•弹性——肌内效贴布有和肌肉的延展性相当的140-160%的弹性。肌内效贴的相关知识→专用术语•锚:指贴扎起端,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尾:指固定端贴妥后,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或称尾端;•延展方向: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的方向;•回缩方向: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的方向;肌内效贴的运用技巧•形状•拉力(大小不同,效果不一样)•贴扎顺序(由难-简)形状I形•支持和放松肌肉。•痛点提位,镇痛作用。•最大保护固定,如软组织受伤Y形•调整肌肉张力,促进循环代谢。•适合放松紧绷肿胀肌肉(对肌肉进行牵拉放松-小腿肌)X形•促进固定端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有止痛效果(通过将四周的血液及淋巴进行引流到中心)O形•维持肌肉张力,以及促进循环代谢•可减少软组织因长期固定而引起的萎缩或废用等不良反应•应用于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散状形•将组织间液导引进最近的淋巴结,来改善组织液滞留的情况(类似于淋巴按摩)•感觉输入灯笼形•固定效果较好•中间能促进淋巴引流•有效改善局部水肿或淤血•适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拉伤拉力•自然拉力淋巴贴布0〜10%;肌肉7〜10%•中度拉力筋膜修正10〜20%;软组织支持20〜30%;疤痕塑形30%•极大拉力关节矫正大于30%当拉力大于30%,贴布的机械力大于自身的弹性力量常用贴扎顺序淋巴引流(散状型或灯笼型贴布)痛点提高(X型或固定端在中点的I型贴布)放松软组织(Y型贴布)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一端为固定端的I型贴布)固定软组织(I型或O型贴布)提供旋转力矩的螺旋形贴布或强力矫正关节(I形贴布)肌内效贴的临床应用肌内效贴的临床作用•缓解疼痛•改善循环•减轻水肿•支持软组织•放松软组织•训练软组织•矫正姿势•增强关节稳定性肩袖损伤•贴扎前处理•减轻局部疼痛,放松冈上肌,稳定肩关节肌改善局部循环•自然摆位•贴法一:X形痛点提高;I形锚于肱骨大结节,尾沿冈上肌延伸,止于冈上窝•贴法二:I形同贴法一;灯笼贴:一条(剪四)中度拉力包裹盂肱关节,两端不加拉力固定于锁骨中段和三角肌粗隆;另一条(剪二)方向于第一条垂直,中度拉力包绕肩峰,不加拉力固定于胸、背部肩关节半脱位促进冈上肌、三角肌摆位:坐位,肩关节外展45°,患肢屈肘90°约为肩胛下角水平。I形贴布:〖锚〗在肩胛上角内侧,〖尾〗沿冈上窝经肱骨大结节,延展于三角肌粗隆。肩关节半脱位引导肩关节上提、外旋,增加感觉输入摆位:同上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足内翻下垂贴扎前的处理放松小腿肌群,促进踝背屈,增强本体感觉输入摆位:小腿部,俯卧,足踝背屈;足踝中立位肩手综合症•贴扎前处理•减轻水肿,促进伸腕•摆位:桌边手腕自然下垂•贴扎膝过伸•贴扎前处理•稳定膝关节,促进肌群协调,改善感觉输入•摆位:俯卧,屈膝135°。•I形贴布,两端为锚,固定于小腿及大腿根部。首先是贴布中段悬空,再将小腿拉至伸展位,中段可施加中度拉力影响贴扎疗效的因素•贴扎者对患者的评估、局部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分析;贴布的剪裁形状,病人的摆位;•贴扎时贴布延展的方向;•贴布回缩的方向、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多层贴扎的次序等;•局部皮肤状态、皮下脂肪厚度、贴扎环境等也会影响贴扎疗效。贴扎的方向和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是贴扎技术的关键贴扎常见问题及处理•洗澡与出汗问题肌内效贴布有较好的防水性,洗澡时若水温不高、使用淋浴且时间较短,浴后可用毛巾、纸巾吸干表面水分,无碍贴布的正常使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