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杨佩佩时间:2017.06.15概述•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包括:–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输卵管炎salpingitis–输卵管卵巢炎tubo-ovarianabscess,TOA–盆腔腹膜炎peritonitis•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在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妇女较少发生;•急性盆腔炎性疾病若未彻底治疗,形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易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炎症反复发作。发病机制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Fitz-Hugh-Curtis综合症(盆腔感染合并肝周围炎:可能与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输卵管炎有关,主要涉及肝包膜而无肝实质损伤,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1-2W后放射至右肩胛部)概述•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1.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女性生殖道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是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增强了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在健康妇女阴道内虽然有某些病原体存在,但并不引起炎症。其原因为:•(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和尿道口。•(2)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以防止外界污染。经产妇阴道松弛,这种防御功能较差。•(3)阴道自净作用。急性盆腔炎的病理病因•(4)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黏膜为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所覆盖,黏膜形成皱褶、嵴突或陷窝,从而增加黏膜表面积;宫颈管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栓,内含溶菌酶及局部抗体,其对保持内生殖器无菌非常重要。•(5)孕龄妇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宫腔感染的有利条件。•(6)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均有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侵入。•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均可导致炎症的发生。•2.急性盆腔炎的诱发因素•(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口未完全关闭,例如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侵入宫腔,容易引起感染;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发生急性盆腔炎。•(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官腔镜检查及水囊引产术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如生殖器原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而引起急性发作并扩散。•(3)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上述感染的病原体以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为主,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厌氧菌等。•(4)感染性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史、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者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引起盆腔炎症。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或合并有需氧菌、厌氧菌感染。•(5)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6)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7)宫内节育器:一是在放置宫内节育器10天内可引起急性盆腔炎,此时的感染以需氧菌及厌氧菌为主;二是在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继发感染形成慢性炎症,有时可急性发作。•急性盆腔炎常见病原体内源性:寄居于阴道内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以混合感染多见,厌氧菌特点是易形成盆腔脓肿,脓液有粪臭及气泡外源性:性传播病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支原体感染途径•感染途径•沿生殖道粘膜上行蔓延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葡萄球菌等常沿此途径扩散。•沿淋巴系统蔓延是产褥期、流产后及宫腔操作后感染的主要途径•经血循环传播结核感染的主要途径•直接蔓延盆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临床表现•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有不同临床表现•症状: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腹膜炎: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脓肿: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体征•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病情严重可出现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