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急性中毒的救护VIP免费

急性中毒的救护_第1页
1/24
急性中毒的救护_第2页
2/24
急性中毒的救护_第3页
3/24
急性中毒的救护中毒是指某些物质接触或进入人体后,损害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之发生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过程。一般来讲,患者所接触的毒物毒性越强、剂量越大、接触时间越长,患者越容易发生中毒、中毒的程度越严重。根据从接触毒物到发病的时间的长短可将中毒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在这里主要介绍急性中毒。第一节概述毒物的体内过程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的代谢毒物的排泄毒物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三条途径进人人体。呼吸道是毒物进入人体最方便、最迅速,也是毒性作用发挥最快的一种途径。毒物也可通过咬伤、肌内注射、静脉滴注等途径进人人体。毒物被吸收后进人血液,分布于全身,主要是在肝进行代谢。毒物代谢受年龄、性别、剂量、肝功能、进入途径等的影响。经肾随尿排出是毒物从体内排出最主要的途径。第一节概述中毒的发病机制有毒物质的种类繁多,其发病机制大致分为几种情况.可槪括为:(一)局部刺激、腐蚀作用见于强酸、强碱类中毒。(二)中枢的麻醉与抑制见于镇静催眠类药物和吸人性麻醉剂等中毒。(三)缺氧见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中毒。第一节概述(四)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见于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中毒。(五)抑制酶的活力见于有机磷杀虫药、氰化物等中毒。(六)竞争受体见于阿托品等中毒。第一节概述三、中毒的病情评估(一)资料收集1.询问病史应重点询问职业史和中毒史。了解患者发病时身边的药瓶、药袋,询问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估计服药时间和剂量。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2.症状与体征检査不同化学物质的急性中毒可产生不同的表现。检查时首先检查生命体征,然后按诊断学规范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瞳孔及皮肤黏膜等的变化。第一节概述临床表现常见毒物名称昏迷镇静催眠药、麻醉药、有机磷、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等谵妄、幻觉中枢兴奋剂、巴比妥类、有机磷等精神失常四乙铅、一氧化碳等抽搐中枢兴奋剂、有机磷、氢化物、异烟肼等呼吸缓慢、暂停吗啡、氰化物呼吸快速、深大可卡因、樟脑哮喘甲醛、氨、氯、有机磷、拟胆碱类药物肺水肿氢化物、有机磷、刺激性气体呼吸肌麻痹有机磷、蛇毒、箭毒心动过缓洋地黄、毒蕈碱心动过速阿托品、可卡因、氯丙嗪血压降低亚硝酸盐、强酸、强碱、砷类、中枢抑制药、有机溶剂等血压升高樟脑、拟肾上腺类药物等腹痛、呕吐、腹泻有机磷、毒蕈碱、强酸、强碱、食物中毒特殊气味有机磷〈大蒜味\氢化物〈苦杏仁八乙醇(酒味〉临床表现常见毒物名称呕吐物颜色高锰酸钾〔红或紫八硫酸(黑或咖啡)流涎有机磷、毒蕈碱出血、凝血障碍敌鼠钠血红蛋白尿毒蕈碱、砷皮肤潮红一氧化碳、乙醇、阿托品皮肤发绀亚硝酸盐、氰化物、苯类皮肤湿润有机磷、吗啡、乙醇皮肤干燥阿托品、肉毒瞳孔缩小有机磷、镇静催眠药瞳孔扩大阿托品、氰化物、肉毒、乙醇、毒蕈碱第一节概述毒物检测血液毒物相关检测常规检查辅助检查对怀疑中毒或不明原因的中毒应尽早选择性地采集标本进行毒物检测和分析。可采集呕吐物、血、尿、便、唾液、剩余的可疑食品、物品、遗留毒物、药物和容器等送检。包括酶活性测定、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等。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四、病情判断根据患者中毒史,典型中毒临床表现,毒物检测及其他化验辅助检查,即可做出急性中毒诊断。第一节概述五、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对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撤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对接触性中毒者,立即撤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接触的黏膜、皮肤、指甲、毛发等要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对于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终止服用。第一节概述(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食入性中毒应尽早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愈早、愈彻底,预后愈好。1.催吐适用于神志清醒者。口服毒物的患者,只要神志清醒,没有催吐的禁忌证如食入腐蚀性毒物中毒、妊娠、高血压、冠心病、休克、原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主动脉瘤、消化性溃疡等,这是尽早排出胃内毒物的最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急性中毒的救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