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年交通工程学习心得通过这次交通工程培训的学习,我感触颇深。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在解决其对策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硬件对策——道路设施建设、交通工具改进、土地使用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等;软件对策——交通讨论、观念更新、管理机制、交通政策、法规建设等。当前,各城市对硬件建设普遍重视,而软件建设则往往被忽略。近 20 年来,我国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是,一些城市所出现的交通拥挤堵塞问题也是空前严重的。目前,全国 32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 27 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 年代中后期,上海等城市中心区 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更是达到 95%,全天饱和度超过 70%,平均车速下降到 10 km/h。为此,交通问题已经日益引发各城市政府的重视,并成为民众关怀的焦点。2000 年,国家公安部、建设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部分城市实施道路交通的“畅通工程”,力图通过行政手段促进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协调,推动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缓解。尽管如此,实践中不少城市所体现出的重道路建设而轻道路政策理论讨论,重交通规划而轻交通管理,重短期“政绩”而轻长远目标的某些倾向,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地思考以下问题。 一.道路交通拥挤的缓解在于整个道路交通开放系统的不断改进。 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交通问题是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的。显然,根据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观念,拓宽这些道路,在交叉口修建立交似乎是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但问题却很少这样简单。以美国的城市道路建设为例,城市里更宽更多的道路、立交在建成之初的确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草率地选择多修路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终导致了美国城市里更为严重的交通构成失衡、交通拥挤及城市中心衰退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不少讨论者、决策者曾经错误地估量了道路建设对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交通需求、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作用的全面讨论。结果,路修得越多,促进了私人轿车的消费,而道路拥挤情况依旧,公共交通也日益变得更加的萎缩。 典型的如洛杉矶和底特律两个城市。到60年代,虽然两市分别修建了多达数千公里的汽车专用道路,但交通拥挤问题依旧。同时,因服务水平下降,其公共交通严重萎----------------------------精品 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