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控科李阅历2017.8.22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内容提要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院感防控》的背景制定依据“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解读名词术语管理要求患者识别要求患者转运要求患者安置要求培训与健康教育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制定背景经空气传播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肺结核发病率、患病率均居高不下。麻疹2000年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在1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上升。2013年春季,全国麻疹呈现高发态势。医院感染防控难度大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医疗机构等人口密度大的场所高发、容易爆发;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医院的防控意识和能力薄弱。制定依据国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该标准。标准中关于清洁、消毒、灭菌的要求参照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三项强制性行业标准;隔离相关要求参照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空气净化的要求参照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手卫生的要求参照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参照了《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制定依据国外:主要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6月发布的指南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ofepidemicandpandemic-proneacuterespiratorydiseasesin–healthcare(医疗机构内新发再发疾病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标准的制订与起草原则本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各类新发、再发的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散发、暴发、流行中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明确了医疗机构在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中的通用的流程与技术要求。本规范的制定既要结合我国既往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中的经验,又要借鉴国内外最新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规范不仅要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操作性,而且要具有前瞻性。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范围名词术语管理要求患者识别要求患者转运要求患者安置要求培训与健康教育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术语和定义经空气传播疾病: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包括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麻疹、水痘)。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的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出至《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术语和定义产生气溶胶的操作:能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如气管插管及相关操作、心肺复苏、支气管镜检、吸痰、咽拭子采样、尸检以及采用高速设备(如钻、锯、离心等)的操作等。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负压病区(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房)的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的压力。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呼吸道卫生: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医院候诊大厅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场所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管理要求4.1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制度和流程,并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4.2应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门、急诊患者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4.3应执行疑似和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安置和转运的管理要求,呼吸道传染病及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制定并落实特定的预检分诊制度。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4.4应遵循WS/T311的要求,做好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工作;应遵循WS/T367的要求,做好接诊和收治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病区域的消毒工作。4.5工作人员应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遵循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