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先要强调的是精神分裂症的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因为这时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疗效最好、所需剂量也小,如果能获得有效治疗,病人复原的机会最大,长期的预后也最好。所以对于初发病人的治疗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要强调尽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程1.急性期治疗:急性治疗,在用药治疗的头2周内达到有效剂量,直到症状控制,一般需要6~8周。本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程2.恢复期治疗:巩固治疗,继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剂量,巩固治疗一般要3~6月,本期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对病人的应激,降低复发可能性和增强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程3.稳定期治疗:即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剂量通常比有效剂量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剂量可减至有效剂量的1/2左右,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除外)通常采用有效治疗剂量或略低于有效剂量维持。维持治疗的时间首发病人5年,复发病人终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终生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因人而异:1.对于急性发病、症状持续短暂(不足三个月)、经及时系统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波动者,6~12月左右;2.首次发病应维持2~3年;第二次发病者应维持5年;3次或3次以上者或经各种治疗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者应考虑终生维持治疗。药物维持治疗的目的:预防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妊娠妇女的精神药物使用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若有可能,在怀孕早期(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母亲身上的药理作用不同。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迟发的不良反应。服抗精神病药后常见的“问题”问题之一: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服药早期可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处理办法:去医院接受医生的对症治疗。住院患者及时告知护士及医生。服抗精神病药后常见的“问题”问题之二:出现药物性震颤麻痹。患者面部表情呆板缺少变化。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僵硬,活动时动作缓慢笨拙,走路时迈不开步子,上下肢静止不活动时有震颤,手指出现“搓丸样动作”。处理办法: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苯海索(安坦)治疗。服抗精神病药后常见的“问题”问题之三:静坐不能。患者服药后脑子清楚多了,胡思乱想减少了,但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虽经劝说,还是要不停地起立和来回走动。处理办法:出现这种情况后,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服用安坦和地西泮等。服抗精神病药后常见的“问题”问题之四: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出现歪脖子,即头转向对侧,或两个黑眼珠往上转,只露出眼白的现象,医学上叫“胸锁乳突肌痉挛”和“动眼危象”。处理办法:一旦出现肌张力障碍,就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坦和肌肉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服抗精神病药后常见的“问题”问题之五:血常规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有些患者服用氯丙嗪或氯氮平时,会发生中性粒细胞下降,可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处理办法: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起,每月检查血常规及相关检查一次,如有异常,应接受相应的治疗。服抗精神病药后常见的“问题”问题之六:药物性皮疹。轻者头面、颈部及手背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充血性潮红,有小丘疹。严重时,颜面、身体可出现大面积皮肤潮红和斑丘疹,并伴有高热。处理办法:发现轻度皮疹后,应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遵医嘱暂停服抗精神病药,并服用抗过敏药。服抗精神病药后常见的“问题”问题之七: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和巩膜黄染等症状,可能出现药物性肝炎。处理办法: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化验肝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的保肝治疗,一般1-2个月内可恢复正常。服药后注意事项避免劳累:服抗精神病药多有肌肉紧张或协调运动不良,血压降低或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抗焦虑催眠药多有松弛神经肌肉作用,导致头昏、肌无力等,如劳动量过大可加重药物副反应,诱发肌肉拉伤、摔伤、心律失常等意外。服药后注意事项避免高空作业:因精神药物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