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夏玲2019年04月08日髓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各类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患髋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疼痛既是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也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术后1年髋部疼痛:25%术后5年、10年及15年:20%影响THA的疗效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二次翻修手术的主要手术适应证。引起TKA术后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有许多风险因素,但临床上基本可用关节外和关节内两大类因素。关节外因素腰椎神经源性病变:最常见因素。如脊柱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骶髂关节病变引起的臀部、大腿、腹股沟不适和疼痛。临床上常见同一患者同时伴有髋关节源性疼痛或脊柱源性疼痛,两个部位病变引发的症状相互影响,而THA后原有髋关节病变引起的症状解除,随着术后活动量增加,隐匿的脊柱源性症状就表现出来。可通过病史、查体、X线、CT、MRI检查鉴别诊断。如鉴别诊断发生困难,可在髋关节内注射局麻或行神经根封闭,以验证疼痛病灶究竟来源何处。关节外因素神经血管性破行:初次THA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小于l%,直接损伤:手术器械、血肿、骨水泥等间接损伤:下肢过度牵拉或髋外侧切口造成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可引起股外侧灼性痛。关节外因素外展肌或骼腰肌肌健炎:髂腰肌肌腱炎可引起THA后腹股沟区疼痛。发病率:5%原因:股骨颈骨赘、假体移位、骨水泥外渗透等特点:活动时症状加重,尤其是髋关节屈曲及被动伸展时;局部常有深压痛;在影像辅助下局部穿刺注射,有助于诊断。关节外因素转子滑囊炎:X线片有时可见大粗隆滑囊钙化阴影,B超可提示囊肿大小。腹股沟疝或股疝:B超恶性肿瘤:原发性骨肿瘤,骨盆和股骨近端周围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疼痛。CT、MRI异位骨化:关节内因素-感染•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髓关节疼痛主要原因之一。•感染的因素:外科操作,伤口周围皮肤,手术环境等,抵抗力差,血源性转移等•典型症状:术后即发生的剧烈疼痛,局部的红肿,皮肤温度的升高,保护性痉挛。多数患者未发生全身发热等感染症状。•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7%患者)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44%患者),厌氧菌(7%)。•不规则假体周围•的骨吸收及骨膜反应••关节造影确认可能的感染假体•关节内位置•关节内因素-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无菌性松动:疼痛的常见原因(0.3%~7%)原因:THA部分骨质的吸收、股骨上端应力的改变、废用性的骨质疏松、软组织松弛及过早过频的负重活动。活动量较大、80Kg以上、50岁以下的患者最为常见。临床诊断方法:X线片/CT检查结果。大约70%翻修患者是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关节内因素-假体下沉、无菌性松动髋臼杯松动:疼痛以局限在腹股沟居多,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股骨柄松动:疼痛以大腿部为多,也可以放射到膝关节。疼痛特点:持续时间较长,不能长距离的行走,负重时明显,休息后可减轻或缓解,髋部旋转动作疼痛加重,也可出现Trendelenburg征(单腿站立试验),有时会自愿使肢体缩短并转向外侧。关节内因素假体周围骨折:骨水泥型0.3%,非骨水泥型20.9%关节内因素假体安装或假体选择不当:如臼杯过大可导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慢性疼痛;严重者导致假体脱位金属一金属假体过敏:肢体不等长、力线不良软骨磨损、骨溶解或吸收髋臼大、股骨头小髋臼杯横向倾斜增加而产生脱位关节内因素软组织撞击、黏连、挛缩(股直肌撞击或骼腰肌撞击、激惹)病史-疼痛的时间特点术后不久出现超过预料的疼痛:急性感染、血肿、异位骨化、组织卡压、假体撞击、初始固定失败或不稳THA后有一段时间无痛后出现髋关节疼痛:假体松动,慢性感染,生物学应力反应,软组织问题(如肌腱炎或滑囊炎)以及假体不稳定病史-疼痛的部位特点臀部或腹股沟区域的疼痛:髋臼假体松动、骨溶解、血管性或神经根性疼痛(腰突、椎管狭窄等)、梨状肌卡压腹股沟部位的疼痛:THA后可出现肢体过长、头臼压力过大出现髋臼软骨磨损,股骨头内陷,继发于髂腰肌腱炎(髂腰肌激惹引起的疼痛往往是在抵抗屈髋时加重)或髂耻滑囊炎病史-疼痛的部位特点大腿痛:1.股骨柄假体松动:尺寸不匹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