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病与中毒血液病与中毒李宪李宪2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概述•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骨髓以髓系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脾脏肿大为主要特征。90%以上患者骨髓细胞中存在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中位生存期3~4年。3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病因•离子辐射(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接受放疗患者)•长期接触苯和接受化疗者•HLA抗原CW3和CW4可能是CML的易感基因,•CML家族性聚集非常罕见,CML是一种获得性白血病,与遗传因素无关。4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期:慢性期CP、急性期BP、加速期AP•各期特点:症状、体征•1.慢性期:(1)症状:通常大多数CML患者临床上处于“慢性”或“稳定”阶段,此期可持续3~4年,常见的症状包括:贫血,脾区不适,出血及乏力,体重减轻和低热等代谢增高的表现,20%~40%的患者无症状,因常规体检发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增高或脾脏肿大而诊断。慢性期患者不易感染,发热少见。5慢性髓细胞白血病•(2)体征:主要表现为脏器浸润,90%患者脾脏肿大,程度不一,肋下可及至巨脾伸延至盆腔,质硬常有明显切迹,脾栓塞时脾区可触及摩擦感或闻及摩擦音。•可有轻到中度肝脏肿大。•淋巴结肿大少见。•胸骨常有压痛,以胸骨柄的下端为著。6慢性髓细胞白血病•2.急变期:慢性期经过数月或数年之后,恶性造血干细胞极度增生,骨髓原粒早幼粒细胞≥20%,可伴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过多引起的骨髓纤维化改变•何时急变尚不能预测,一旦发生急变,病情迅速恶化,治疗非常困难,存活期很少超过6~12个月。7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症状:•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脾进一步肿大•出现骨痛,出血以及髓外肿物等浸润现象,如淋巴结肿大,皮肤软组织肿块或溶骨性病变。8慢性髓细胞白血病•(2)急变类型:•①约65%为急粒变:•A.原始粒细胞危象,病情突然骤变,骨髓或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原始粒细胞,原粒早幼粒>90%,病情发展快,病程短,一般在1~2个月内死亡•B.慢粒急变,指CML经数周至数月的转变过程,出现急性白血病的所有征象,骨髓中原始早幼粒>20%,对治疗耐药,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②约30%为急淋变:包括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非T非B淋巴细胞白血病,前B细胞白血病及B,T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经过长春新碱及泼尼松可获暂时的缓解,但最终在0.5~1年内死亡。•③5%为其他少见类型的急髓变:包括组织细胞变,红白血病变,巨核细胞变及急性单核细胞变,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等改变有其相应的特征,且预后差,绝大多数患者急变后6个月内死亡。9慢性髓细胞白血病•3.加速期•介于慢性期和急性期之间•此期临床开始出现低热,脾大等现象,贫血逐渐加重,白细胞持续上升,幼稚细胞开始增多,原粒早幼粒≥10%,对原来有效的药物出现耐药•在数周或数月内即可演变成典型的急性期•染色体在此期已有变化如急性期,故染色体的改变早于血液学和临床的转变,可作为疾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指标。10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典型的CML伴有脾大,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可见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嗜酸和嗜碱粒细胞增高,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中性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生,嗜酸和(或)嗜碱粒细胞亦增多,巨核细胞系常增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ALP)减低,细胞遗传学检查有Ph染色体或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出BCR-ABL基因重排或融合•诊断标准•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或Ph染色体阴性,但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同时须并有下列两项之一者:①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不成熟粒细胞>10%,原始细胞(ⅠⅡ型)<10%,②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中性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ⅠⅡ型)<10%。1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评析:临床上遇原因不明的脾明显肿大,胸骨压痛,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和(或)嗜碱,嗜酸细胞增多的患者,均要警惕CML的存在,及时进行血涂片仔细观察有核细胞形态,如出现一定数量的中性晚,中幼粒细胞,在排除了类白血病反应后,即可做出CML的初步诊断•骨髓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