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现金投放 1978年以来,浙江现金投放回笼格局经历了三次明显变化(见图1):1978年-1988年(除1983年外),现金投放略超现金回笼,净投放量呈不规则变化;1989年—1998年,现金回笼超过现金投放,净回笼量呈总体上升态势;1999年至今,现金投放超过现金回笼,净投放量持续较快增长。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些经验研究已揭示了国民收入与货币需求之间存在的正向数量关系。1978年至 2010年,浙江GDP年均增长 18.3%,金融机构现金收支量年均增长达 27.6%,也佐证了上述观点。但是,传统货币需求理论很难解释区域现金投放回笼格局的变化,有必要从其他角度考察现金投放回笼格局变化。 一、决定区域现金投放回笼格局变化的因素 对于区域现金投放回笼格局问题,现有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并不多。如张红地(2002)曾指出:现金投放、回笼地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地区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流动、金融工具创新等的变化。一些现金投放大省、回笼大省也作了相应的研究,如浙江省(2003)分析了发达的民营经济和专业市场对现金由投放转为回笼以及投放持续增加的影响,河南省(2008)分析了劳务经济对现金由投放转为回笼以及回笼持续增加的影响。总的看来,现有研究对现金投放回笼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一)区域现金投放回笼格局与跨区域现金流动 考虑到货币的无限法偿特性决定了货币在一国不同区域的充分流动,那么区域现金投放回笼格局不仅取决于该区域经济增长状况,也取决于区域间现金流入流出状况,即区域现金净流向。同时,由于现金存量与生产总值正相关,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区域流通中现金增量应大于零。从现金来源角度看,区域流通中现金增量的来源无外乎是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回笼净值和区域现金流入流出的净值,因而现金净回笼区域应存在“现金净流入—现金净回笼二流通中现金增量”,现金净投放区域应存在“现金净投放—现金净流出(或+现金净流入)=流通中现金增量”,即区域现金投放回笼格局存在如下对应关系:现金净回笼一般对应现金净流入,现金净投放一般对应现金净流出(或现金净流入不能满足现金需求)。因而,有必要从区域现金净流向角度分析区域投放回笼格局。 (二)经济交易与跨区域现金流向 充当交易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必然带来对应的货币流动。从交易对象的属性看,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交易一般在商品市场、要素市场、资金市场中进行,商品市场、要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