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经济学导论部分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要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目标是找到产出最大化的最优方式 为谁生产?生产成果分配(公平和效率)(如:修路问题) 收入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 何为需求、供给以及供需双方的均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准备、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这里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一种商品的供求数量和价格,在供求双方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均衡,形成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此时,对商品的需求量等于商品的供应量。 何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如何运用这些基本概念解释生活现象? 二、微观经济学部分 从经济学角度看消费者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 1、主观态度(消费者偏好) 2、消费者客观能力(购买能力、收入) 3、预算约束; 效用;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何为预算约束和效用理论? 1、预算约束: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或企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 2、效用:消费者从其消费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消费收益/满足程度。 两者对消费行为有何影响? (1)在预算约束上选择了一点:个人的偏好取决于个人对不同商品的评价(边际效用) (2)预算约束的变动 收入的变动:收入上升消费上升(正常品) (收入效应) 收入上升消费下降(低档品) 价格的变动:价格上升替代品消费量上升 (替代效应) 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 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效用理论在经济生活中如何运用? 效用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大小用的组合与具有较小效用的组合相比,消费者更偏好与前者。 何为消费者均衡?生产者的行为受到何种因素的决定? 消费者均衡——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生产函数;生产成本 三、宏观经济学部分 1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何? 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区别: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的目标是什么? 1、高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