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事业及其管理一、社会事业与农村社会事业二、建国以来城乡关系变迁三、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成就及困境四、加快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一、社会事业与农村社会事业(一)社会事业社会事业(socialwork),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中世纪教会慈善事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社会事业的目标在于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事业三重内涵:1.个人扶助社会贫困者与不幸者的专门事业。2.政府、社团为解决社会上失业、贫困、疾病、衰老、孤苦、身心障碍、精神病患及其他问题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3.政府、社团为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而举办的专业服务。西方:社会事业主要隶属于社会福利部门,指政府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为那些不能靠自力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人群提供社会服务,社会事业与社会保险、公众卫生、教育等社会福利项目并列,或作为它们的补充。中国:社会事业被政府公共领域广泛应用,内容涵盖社会保险、公共卫生、教育事业、文化事业、科技事业、体育事业、旅游事业、社区建设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等一系列广泛范畴。在政府公共领域,社会事业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福利的上位概念,与社会发展基本一致。——阅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二)农村社会事业阅读和分析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农村社会事业是一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事业,是关系全体农民幸福的事业。农村社会事业工作涉及到农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管理等多个方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农村社会事业的五个“公”:1、公共性农村社会事业供给的对象和服务的过程必须是农村全体社会成员。2、公平性必须面向全体农村社会成员公平、均等化提供农村社会事业服务。3、公开性必须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提供和分配农村社会事业服务。4、公正性农村社会事业必须起到维系和引导发挥农村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5、公益性农村社会事业应当由政府充当兴办主体,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和管理,同时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二、建国以来城乡关系变迁城乡关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家所采取的目标、制度设计、结构布局、规划策略在城乡之间的反映,表现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城乡联系与互动。三、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成就及困境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新阶段。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十二五”期间(2011~2015),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关键时期。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关键是消除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社会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核心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十三五规划有关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成就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显著提高。2007年,农村劳动力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的比例为6.6%,比1985年下降21.3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6.4%;下降10.7个百分点;政府分级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真正意义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实现,1.5亿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补助。从2008年开始国家还向所有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提供每人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农民培训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有1936个县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各地还通过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