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倒综合征dumpingsyndrome123概述和发病机制4临床表现5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胃壁由粘膜、粘膜下膜、肌膜和浆膜四层构成。粘膜上皮为柱状上皮。上皮向粘膜深部下陷构成大量腺体(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它们的分泌物混合形成胃液,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粘膜在幽门处由于覆盖幽门括约肌的表面而形成环状的皱襞叫幽门瓣。胃肌膜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外层纵形,中层环形,内层斜行,其中环形肌最发达,在幽门处特别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幽门括约肌和幽门瓣具有控制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以及防止肠内容物逆流回胃的作用。10/20/24倾倒综合征•定义: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了对胃排空的控制,导致胃排空过快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多见于毕Ⅱ式术后•分类:早期倾倒综合征晚期倾倒综合征毕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将胃残端与十二指肠吻合。优点:操作简单,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适用于胃溃疡;缺点:吻合口张力较高.毕Ⅱ式在胃大部切除后,将十二指残端闭合,而将胃的剩余部分与空肠上段吻合。优点:胃切除多少不因吻合的张力而受限制,胃体可以切除较多。缺点: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解剖生理改变多,并发症多且重。Roux-en-Y优点:防止术后胆胰液流入残胃,减少反流性胃炎发生。缺点: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解剖生理改变多,并发症多且重。流行病学据报道毕Ⅰ式手术后发生概率约5%,而毕Ⅱ式术则为15%左右。切除胃2/3者发病率40%左右,切除3/4者则约为50%。胃切除越多,吻合口越大,发病率越高。10/20/24发病机制•1.食物快速进入小肠以及高渗食物从肠壁内吸出大量体液使肠管扩张、膨胀。•2.细胞外液渗入肠腔,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降低。•3.肠管的扩张引起自主神经反射性反应,刺激肠道分泌肠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导致肠道蠕动增快和血管扩张。10/20/24早期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餐后半小时循环系统:心悸、心动过速、出汗、全身无力、面色苍白等•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腹部饱胀不适、绞痛、恶心、呕吐、腹泻等THANKYOUSUCCESS24/10/2011可编辑10/20/24晚期倾倒综合征(低血糖综合征)•多发生在餐后2~4小时•原因:进食后胃排空过快,含糖物质被空肠过快吸收,使血糖骤升,刺激胰岛素大量释放,当血糖下降后,胰岛素并未减少,继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临床表现:心慌、面色苍白、手颤、无力、虚脱等10/20/24诊断倾倒综合征的诊断缺乏客观标准,其诊断的建立基于详细的病史资料和临床表现。发病时测定血糖可确诊。实验室检查:检测5-羟色胺、激肽-缓激肽系统、胰高血糖素等。鉴别诊断与低糖血症、低血压等相鉴别。10/20/24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治疗治疗外科治疗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内科治疗10/20/241234少食多餐,避少食多餐,避免吃过甜、过免吃过甜、过咸、过浓的流咸、过浓的流质饮食质饮食宜食低碳水宜食低碳水化合物、高化合物、高蛋白饮食蛋白饮食用餐时限制用餐时限制饮水喝汤饮水喝汤进餐后平卧进餐后平卧2200分钟分钟护理措施早期倾倒综合征10/20/24112233少量多餐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蛋白质的比例出现该症状,进食糖类食物即可缓解护理措施晚期倾倒综合征10/20/24内科治疗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可控制晚期倾倒综合征的症状,但不能长期治疗。抗组胺或抗乙酰胆碱制剂以及抗痉挛和镇静药。少数病人症状显著,经上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10/20/24外科治疗临床上应用的手术方法种类颇多。原则上不外缩小吻合口、胃空肠吻合改为胃十二指肠吻合、移植一段空肠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空肠代胃术)等,目的均在于减慢食物直接进入空肠内的速度。10/20/24反刍(chú)动物小知识食道大肠瓣胃网胃皱胃瘤胃THANKYOUSUCCESS24/10/2021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