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体寄生虫学弓形虫VIP免费

人体寄生虫学弓形虫_第1页
1/27
人体寄生虫学弓形虫_第2页
2/27
人体寄生虫学弓形虫_第3页
3/27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孢子虫纲孢子虫纲简介虫体因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分为以下5个形态阶段: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刚地弓形虫寄生在人和多种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属于机会性致病原虫,大多数人感染呈隐伏状态;一旦宿主功能受累时,可大量增殖,并诱发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可垂直传播,引起先天性弓形虫病。,生活史存在世代交替现象,终宿主只有猫和猫科动物,人和其它动物(鸟类、哺乳类)均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宿主特异性低,其寄生的宿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一些冷血动物。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中间宿主体内;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则只出现在终宿主体内。简介1.滋养体•速殖子(tachyzoites)•缓殖子(bradyzoites)•3x6µm•弓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吉氏染色的虫体胞浆呈淡蓝色,核1个,紫红色,位于虫体中央•速殖子一般分布在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或游离于体液中。形态—滋养体滋养体数个至20多个速殖子寄生在1个细胞内的虫体集合体称为假包囊(Pseudocyst)内二芽殖法形态—假包囊2.包囊(cyst)•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100µm,具有一层富有弹性的囊壁•囊内个体为缓殖子,数目为几个或数百个•多见于脑、骨骼肌、视网膜、心、肺、肝、肾等处形态—包囊AzoitocystofToxoplasmagondiifilledwithbradyzoites;thiszoitocystisincardiacmuscle.形态—包囊•裂殖体在猫的肠绒毛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一个裂殖体可以发育成许多裂殖子(一般10-15个)。•配子体是在猫肠绒毛上皮细胞内进行有性繁殖时的虫体。雄配子体(色淡,核疏松,后期分裂成许多雄配子)&雌配子体(核致密、较小,含有着色明显的颗粒)3.裂殖体和裂殖子4.配子体形态—裂殖体&配子体形态—卵囊•卵囊主要是体外生活阶段•卵圆形,双层囊壁,表面光滑。大小为10-12µm•成熟卵囊含2个卵圆形的孢子囊,分别由4个新月形的子孢子组成•重要的感染阶段5.卵囊(oocyst)人们对弓形虫的生活史在1970年赫奇生(Hufchison.W.M)等人发现了在猫的肠道中弓形虫存在有性生殖阶段之后,对于弓形虫的生活史才弄清楚。解决了以往只知道弓形虫寄生于宿主的有核细胞内,以二分裂法及内出芽法,有时以复分裂法进行繁殖的情况。生活史猫和猫科动物含弓形虫的包囊(在动物组织中)和假包囊发育成熟后的卵囊虫体进入猫消化道并侵入肠上皮细胞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配子体配子增殖形成卵囊,排出体外有性生殖阶段(肠内期)1.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1.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猫是其终宿主,也可作为中间宿主完成无性生殖阶段生活史中间宿主卵囊、包囊、滋养体以及假包囊经淋巴血循环带至全身各脏器并侵入有核细胞无性生殖内芽殖法二分裂法虫株毒力强且动物免疫力低急性发作虫株毒力弱且动物免疫力强无症状感染包囊无性生殖阶段(肠外期)假包囊2.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2.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生活史生活史水平传播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垂直传播人会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感染弓形虫?A)吃了没有煮熟的肉(滋养体、包囊、假包囊)B)和猫的亲密接触(卵囊)C)输血或器官移植D)母婴垂直传播E)实验室意外接种致病由于弓形虫在宿主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寄生与增殖,使细胞被破坏,虫体再侵入新的细胞,如此反复循环破坏,即引起组织的炎性反应,出现水肿,单核细胞和少数多核细胞的浸润。医学上对弓形虫的致病作用有过较深的研究,虫体经血流散布可侵犯多种器官和组织,如肝、淋巴结、肺、心、脑等。弓形虫致病与虫体毒力和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1.速殖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缓殖子是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包囊可压迫器官使功能下降。2.当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感染的弓形虫不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当宿主产生了免疫力,虫体的繁殖就受到抑制并形成包囊,成为慢性感染;但是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包囊内的缓殖子可逸出,转变为速殖子,引起全身性播散性感染(机会致病原虫)。致病临床表现1.先天性弓形虫病—经胎盘传播妊娠早期感染(前3个月)—流产、早产、畸胎和死胎妊娠后期感染—受染胎儿多为隐性感染→先天性弓形虫病(脑积水、大脑钙化灶、脑膜脑炎和运动障碍;视网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弓形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