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制备工艺神奇的大蛇丸2016/10/11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1890年,VonBering发现了第一种抗体,白喉抗毒素。使白喉患者死亡率从60%下降到26%。1901年获第一届诺贝尔奖。20世纪40年代初期,Tiselius和Kabat用肺炎球菌多糖免疫家兔,证实了抗体活性与血清丙种球蛋白组分相关。1929年RodneyRobertPorter和GeraldMauriceEdelman解析出了抗体的分子结构,获得了1972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抗体的历史抗体的现状从1992年首个抗体药物Orthoclone上市以来,截至2016年03月,欧美日等主要市场共上市了61个抗体药物。2014年上市了6个抗体药物,2015年上市了9个抗体药物,连续两年打破历史记录。2015年,61个抗体药物合计销售额达到906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8.2%。从销售数据来看,前21位的抗体药物都超过了10亿美元。“”抗体药物市场销售额增势不减,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巨资开发这座金矿,全球医药巨头,如辉瑞、罗氏、诺华等更是不惜重金开发抗体药物。国内方面,成都康弘的郎沐表现出色,2014年上市8个月实现销售额1亿元,2015年销售额约3亿元。在临床实践中,抗体药物也呈现愈发活跃的状态。美国詹森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威廉·R·斯特罗尔表示,过去十年间,多种抗体治疗方法和新平台已被设计研发,未来抗体治疗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目前一些针对免疫肿瘤学的抗体已被研发,即将进入临床,为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代谢障碍等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法。——《2016-2020年中国抗体药物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天然抗体的产生抗体的作用:①中和作用②激活补体③调理作用④ADCC获得性免疫只是个体生命历程的进化过程,不可遗传。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抗血清)局限性:特异性不强易发生交叉反应制备量少单克隆抗体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和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鼠源性单克隆抗体Kohler和Milstein在1975年建立了杂交瘤技术CésarMilstein.GeorgesKohler这一技术建立后不久,在融合剂和所用的骨髓瘤细胞系等方面即得到改进。最早仙台病毒被用做融合剂,后来发现聚乙二醇(PEG)的融合效果更好,且避免了病毒的污染问题,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随后建立的骨髓瘤细胞系如SP2/0-Ag14,X63-Ag8.653和NSO/1都是既不合成轻链又不合成重链的变种,所以由它们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系,只分泌一种针对预定的抗原的抗体分子。再后来又建立了大鼠、人和鸡等用于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系,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样的。存在的问题:1.鼠源单抗在人体中常不能有效激活补体和Fc受体相关的效应系统;2.被人类免疫系统所识别,产生人抗鼠抗体(humananti-mouseantibody,HAMA)反应;3.且在人体循环系统中很快被清除因此,在保留对特异抗原表位的高亲和力的基础上实现人源化和全人化的改造,减少异源抗体的免疫源性成为单抗研究的重点。此外,传统杂交瘤技术还存在制备周期长,成本较高,杂交瘤细胞不稳定和抗性易丢失等缺陷。人鼠嵌合抗体嵌合抗体产生于1980年代中期,是将鼠源抗体可变区移植到人抗体恒定区,应用DNA重组技术将小鼠抗体基因上的可变区与人抗体基因的恒定区重组,再将重组后的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中表达。根据所用的载体质粒标记基因进行筛选,得到分泌人鼠嵌合抗体的细胞株。随着技术的进步,虽然引进了重构抗体技术和表面重塑技术以提高抗体的人源化程度,但这种抗体仍保留了原来鼠源抗体约30%左右的鼠源性,可诱发人抗小鼠反应(HAMA)。CDR移植抗体将鼠源型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reign,CDRs)移植到人源抗体的框架区上。虽然整个移植抗体只有5%的鼠源性,但是鼠源成分依然存在,并未完全解决鼠抗体的免疫原性问题,而且人源化过程较复杂,造价也比较高。全人源化单抗世界上第一个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dalimumab,在2002年12月被FDA批准用于成年人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前制备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噬菌体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转基因动物法噬菌体抗体库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