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主要内容1.概述2.病程和分期3.诊断4.治疗5.随访6.梅毒报卡一、概述梅毒定义: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螺旋体进入人体后,迅速播散至全身各器官,产生各种症状与体征,也可呈潜伏状态,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传染途径:性接触多数通过性交直接接触传染,因此接种部位一般为生殖器少数通过接吻、哺乳、输血、接触污染的衣物、毛巾和医疗器械等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有传染性;到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传染途径:胎传在妊娠任何阶段,梅毒螺旋体均可通过胎盘传染梅毒,也可通过产道传染胎儿病期超过2年,未经治疗者,虽已无性传播,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胎儿,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早期梅毒的母亲发生流产、死产、胎儿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儿死亡率高于晚期梅毒的母亲病原体: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idum)苍白螺旋体,属致密螺旋体,不易着色。肉眼看不到,光镜暗视野下,能看到折光性,活动较强。厌氧菌,体内可长期生存繁殖,以横断裂方式一分为二的进行繁殖。易感人群:储存宿主:人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梅毒为性传播疾病,性活跃人群为梅毒的易感人群。孕妇梅毒筛查、管理的重要性婚前及产前梅毒筛查是预防先天梅毒的两道重要的防御线实行健全的传染源追踪、足够的产前保健、合理的梅毒筛查和对妊娠梅毒进行规范的治疗及随访,可以防止90%以上的先天梅毒发生妊娠期梅毒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为隐性梅毒,因此主要靠血清学诊断对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或第一次产检时常规行梅毒血清学筛查二、病程和分期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经过2~4周的潜伏期,在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形成硬下疳,称为一期梅毒。出现硬下疳后,梅毒螺旋体由硬下疳附近的淋巴结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经过6~8周,几乎所有的组织及器官均受侵,称为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的症状可不经治疗而自然消失,又进入潜伏状态,称为潜伏梅毒。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再出现症状,称为二期复发梅毒,可以复发数次。根据病期可将梅毒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1)早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内,包括①一期梅毒(硬下疳);②二期梅毒(全身皮疹);③早期潜伏梅毒。(2)晚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包括①皮肤、黏膜、骨、眼等梅毒;②心血管梅毒;③神经梅毒;④内脏梅毒;⑤晚期潜伏梅毒。二、病程和分期三、诊断病史:感染史、发病经过,婚姻史、分娩史,怀疑先天梅毒时其父母的性病史,治疗史等。每个妊娠妇女必须在妊娠早期检测是否感染体格检查:各系统的全面检查,包括皮肤、黏膜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实验室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初筛和证实实验两种实验的意义非TP抗原血清学试验和TP抗原血清学试验同时阳性现症感染或治愈的晚期梅毒两种试验均阴性未感染梅毒极早期梅毒或极晚期梅毒梅毒合并HIV感染非TP抗原血清学试验阴性而TP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极早期梅毒或治愈的早期梅毒晚期梅毒合并莱姆病、雅司、品他等感染四、梅毒的治疗一般原则:与非妊娠梅毒治疗原则相同诊断明确,未确诊不能随便治疗,但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剂量足够,疗程规则严格定期随访传染源或其性伴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一)推荐方案。一旦发现感染,即刻开始治疗,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1.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2.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内注射,连续15日为1个疗程。1.若没有青霉素,可用头孢曲松,1g/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日为1个疗程;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每次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日为1个疗程。(二)替代方案。(三)治疗时期1.孕早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于孕早期和孕晚期各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共2个疗程。2.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当在孕晚期开始,最好在分娩前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