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护理•概述及治疗CONTENTS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eradipiscingelit.Aeneancommodoligulaegetdolor.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右心衰的症状表现: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呼吸困难水肿肝大、肝功能损害、黄疸、腹水左心衰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肺部啰音;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等;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全心衰症状表现为:同时有左侧及右侧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并发急性左心衰是孕产妇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快且凶险,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是产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病死率为1.95%,占非产科因素死亡的首位,为孕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对母婴的影响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母婴的影响:属于高危妊娠,直接危害母婴生命,课导致胎儿窘迫,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死亡。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1)妊娠期:血容量约增加35%,至孕32~34周达高峰;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20~40%。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和大血管扭曲,更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衰。(2)分娩期:分娩期加重心脏负担。第一产程:每次宫缩回心血量增加,心排血量增加20%。第二产程:除宫缩外,产妇屏气用力,肺循环压力增高,内脏血液涌向心脏。此期心脏负责最重。第三产程:胎儿胎盘娩出后,血窦内血液大量进入体循环,回心血量剧增。子宫迅速缩小,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内脏,回心血量又严重减少,易发生心衰。(3)产褥期:产后1~2日内,由于子宫缩复,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加之产妇体内组织潴留的大量液体回到体循环,血容量再度增加,也易引起心衰。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控制心衰四部曲四部曲【1】调整患者体位调整患者保持坐位或倚靠坐位,双腿下垂,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不能双腿下垂。这种体位有助于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活量,使痰较易咯出。【2】吸氧吸氧对于急性心衰的抢救占有首要位置,可采用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加压给氧的方式,加压给养主要是用于神志不清患者。必要时要应用除泡剂,改善患者通气和保障供氧。【3】利尿采取利尿的措施的目的在于减少血容量,缓解肺循环的淤血症状同时降低心脏前负荷。做法是选用速效强效利尿剂,比如速尿、尿酸钠等混合葡萄糖给患者静脉注射【4】强心强心药是抢救急性心衰的有效方法,但是需慎重使用,使用时要加强监测,同时进行心脏听诊和心电监护,密切注意心率、尿量、心律的变化。治疗治疗原则: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与非妊娠者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类同。1.吸氧保证Sa02在正常范围(95%~98%)是重要的,以使氧气最大限度输送到器官和保证组织氧灌注,从而预防终末器官功能不全和多器官衰竭。要达到以上目标首先应保证气道通畅,其次应给予升高的FiO2。如果这些措施不能保证组织氧灌注则应进行气管插管。尽管吸氧是较直接的方法,但没有证据表明增加氧气浓度可以改善预后。研究己表明高浓度氧可以减少血流、减少心排出量、升高血压、升高全身血管阻力并有增加死亡率的趋势。2.扩血管心力衰竭时,多有外周血管收缩增强,致心脏后负荷增加,用扩血管药。选用酚妥拉明、硝酸异山梨酯、乌拉地尔、卡托普利或哌唑嗪。3.利尿常用呋塞米等利尿而降低循环血容量及减轻肺水肿。可重复使用,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在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时,有液体潴留的症状即可应用利尿剂。小剂量联合应用比单独大剂量应用一种药物更有效,并有较少的副作用。袢利尿剂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多巴胺或硝酸盐同样能达到治疗效果,且比单纯增加利尿剂剂量更有效,并产生较少的副作用。4.强心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以改善心肌状况。首选去乙酰毛花苷,孕妇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的耐受性较差,需密切观察有无毒性症状出现。5.镇静在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特别是伴有焦虑和呼吸困难的患者,早期应用吗啡。吗啡可以引起静脉扩张和微弱的动脉扩张并减慢心率。大多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