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药剂科2020.05.19主要内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如何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AUD=(该药年(月)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100•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s的和2.某个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s的和3.某个抗菌药物消耗量=每日消耗量×用药天数4.标准DDD值(限定日剂量DDD)是指为达到主要的治疗目的而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药物名称(中文)规格DDD值(WHO-ATC)给药途径奥硝唑氯化钠0.5g1gP头孢唑林1.0g3gP头孢西丁1.0g6gP头孢曲松1g2gP头孢哌酮舒巴坦1.5g4g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g3g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0.375g*12粒1.0gO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0.5gP氟康唑0.15gx3s0.2gO氟康唑0.2gx100ml0.2gP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抗菌药物分类及规定日剂量(DDD)使用强度计算举例患者,痔疮术后,住院7d,联合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g(1:1)bid+奥硝唑0.5gbid预防感染,共使用6d1、消耗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g×2次×6天=24g奥硝唑0.5g×2次×6天=6g2、DDDs: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4g/4g=6奥硝唑6g/1g=63、使用强度=(6+6)×100/7=171.429如果只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则强度为6×100/7=85.714如果只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使用3d,则强度为42.857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因素AUD=(该药年(月)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100•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直接因素:•影响公式的分子数值,包括DDD值的大小、患者实际的日使用量(药品消耗量);•影响公式的分母数值,包括患者住院天数、同期收治患者人数。如何合理降低DDD抗菌药物应用角度:1.减少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使用人数)2.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3.选择合理抗菌药物4.合理的抗感染疗程(减少天数)5.避免二重感染•外科围手术期的常规预防。•非细菌性感染。•非感染患者,或者感染已治愈患者•出院带药(1)减少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正确认识联合用药如果单药治疗有效,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这既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也有利于减少DDDs在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如耐药菌株感染,或者考虑单药治疗不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应该首先考虑控制感染,而不是DDD数的限制。(3)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微生物样本送检,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根据指南和当地病原菌情况选择正确的经验性治疗药物,保证合理抗菌药物疗程。医师在药物敏感结果出来后,要核实经验用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严格按照病原菌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用药选择。(3)选择合理抗菌药物(4)保证合理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疗程:Ⅰ类、Ⅱ类、Ⅲ类切口手术不超过24hⅢ类切口手术必要时可延长至48h特殊情况,特殊处理(5)疗程合理,避免不良反应和二重感染合理的疗程有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患者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将增加。如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继发真菌感染,不宜长期使用。(5)疗程合理,避免不良反应和二重感染反映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上,过长的疗程直接导致DDD数増加。此外,为了控制二重感染,患者将额外使用抗感染药物,也将增加DDD数。2020年4月份耳鼻喉科抗菌药物住院总人数使用抗菌药物人数使用天数病例数占比住院总人数使用抗菌药物人数使用天数病例数占比126人102人(抗菌药物使用率80.95%)1天10.98%157人77人(抗菌药物使用率49.04%)1天1316.88%2天43.92%2天1924.67%3天2221.56%3天1620.78%4天4544.11%4天1114.29%5天1211.76%5天67.79%6天1110.78%6天45.19%7天43.92%7天22.59%9天22.59%联合用药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