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四章杭州广播电视大学公共教学部一、社会主义的含义与由来二、马克思主义者以往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探索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思考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五、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意义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社会主义的含义与由来(一)“社会主义”的词源含义(二)“社会主义”的一般含义(一)“社会主义”一词的来源“社会主义”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同伙的、平等的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可见,社会主义从词源上可以理解为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和追求建立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的理想社会制度的所有思潮和实践。反义词近代Socialism————individualism(社会主义)(个人主义)18—19世纪的主要社会主义流派1、反动的社会主义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科学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的一般含义我们平常讲的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学说、运动和制度的统一体,在中国又常指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则性观点(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思考二、马克思主义者以往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探索(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则性观点1、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消灭了一切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3、消灭了剥削,实行按劳分配;4、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5、实行产品经济,不再搞商品经济;6、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丧失;7、保证社会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特征发达的或成熟的社会主义具有的一般性特征:生产关系特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特征社会价值特征(核心)(二)列宁、斯大林的探索1921-1925年为恢复国民经济,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实质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杠杆来发展经济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看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苏联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战后被普遍采用并被神圣化。(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毛泽东根据前苏联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试图走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由于仍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一度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这种探索没有达到最后的目的。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者以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都是不成熟的。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思考(一)邓小平对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二)基本理论问题长期没有搞清楚的原因(一)邓小平对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反复思考的基本理论问题。1980年5月,邓小平就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要充分研究如何搞清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1985年4月,在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姆维尼时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1987年4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二)基本理论问题长期没有搞清楚的原因第一,多年来,我们在把握社会主义的观念问题上,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严重倾向。第二,把苏联模式神圣化产生了很多对社会主义的僵化的错误认识。如: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不能搞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和纯粹的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等于平均主义等等。(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科学内涵(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基本特点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一)邓小平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