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和特征生命的本质和特征袁张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生死笺言生死笺言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各扇门都可以被关闭,只有死亡之门例外。——意大利谚语Everydoormaybeshutbutdeath’sdoor.——ItalianProverb引言引言胎儿是人吗?残疾新生儿处置人道吗?流产是践踏生命吗?生命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生命从何时算起?何时终止?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的区别?何为人?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扮演一定角色的有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实体(高等动物),区别于纯生物学生命。【【案例案例11】】植物人的植物人的““生命生命””上海某制药厂55岁的女工李某,在1980年的一天因车祸昏死过去,虽经抢救,完全失去意识,成为“植物人”。其后七年,她一直躺在医院里,用鼻饲流质食物,维持生命,医院每天进行特别护理,并定时翻身、处理大小便等,共花去治疗非达7万多元,而当时的人均月工资不足100元。问:此病人的生命意义何在?在卫生资源匮乏的中国,作为病人家属,是否受到身心健康和经济方面的压力?一、人的生命本质与特征1.生命开始的时间(1)个体生物学标准该标准以怀孕的不同时期与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作为生命的开始。早期说、中期说和晚期说。(2)承认/授权标准父母的承认与接受——亲属标准说;社会的承认与授权——社会授权标准。(3)复合标准为控制人口奠定基础;方便妇女人工流产;避免杀婴的危险;(4)法律标准美国1973年,妊娠3个月前可终止。“生命法案”提出从受精开始。2.人的生命本质特征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自我意识,人是具有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实体。意识和自我意识把人的生命与生物学的生命、生物人与人格人区分开来。当人体发展到产生自我意识时,生物学生命才发展为人的生命;当人不可逆地丧失自我意识时,人的生命又复归为生物学生命,直到完全解体。人的自我意识产生的两个条件:第一,人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人脑功能的停止意味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消失。第二,人的社会关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关系中,人才能产生意识和自我意识。(1)人是社会的存在(2)人是文化的存在(3)人是历史的存在【【案例案例22】】实验成的白痴实验成的白痴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士从孤儿院挑选40名婴儿,将其分别放入被严格隔离的笼子内,完全失去与人和社会交往的条件,经过几年的喂养,全部变为白痴。其后虽经多方资助和挽救,仍不见效果。此例和狼孩一样,充分证实,人的人格生命的两大组成要素是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生命伦理观生命伦理观人类生命自我认识的三个阶段:生命神圣伦生命质量伦生命价值伦生命神圣伦的伦理观生命神圣伦的伦理观既是传统医学道德,也是社会道德的核心内容。表现为:无条件地维持人的生命,保存、延长生命是医生的天职;不能结束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无条件地反对或拒绝死亡。“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死不如烂活”“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生命和健康是贵中之贵。医学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以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最高利益。生命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失去生命就失去一切。生命神圣伦是医学伦理的永恒法则。不足:注重个体生命,追求生命数量,或片面追求生物学生命,忽视家庭和社会整体的利益,具有局限性和软弱性。(1)生命质量指与维持或结束人的生命的决定有关的人的自然素质,指具不具备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标准。生命质量从正面讲,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水平。生命质量从反面讲,是以痛苦程度和意识是否丧失及丧失程度来衡量的。即生命质量与痛苦和意识丧失程度成正比。①主要质量:指个体的身体和智力状态,包括理性能力,关系潜能。又称人性素质。②根本质量:指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及与其他人在社会和道德上的相互作用。③操作质量:指以智商(IQ)、诊断学范围的标准等指标来评价人的素质。生命质量伦的伦理观生命质量伦的伦理观(2)提出生命质量的道德意义①生命质量可以作为决定是否需要维持或结束一个人或个体生命的依据。如流产、安乐死是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