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治疗仪 一、概述 声波—声源的机械振动能引起周围弹性介质的振动,振动沿着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机械波。 正常人可以听到 16-20000HZ 的声波, 超声波的 f>20000HZ 以上。低于 16HZ 的声波称为次声或亚声.目前理疗常用 800-1000KHZ。 二、超声波的产生 1、机械的震动法:利用高压液体或气体激起固体震动产生超声,用于清洁,除尘及雾化方面 2、电能转换:利用换能器把高频振荡的电能转化成机械震动而发生超声。 三、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一)、传播方式 1、主要依赖纵波的形式,即传播的方向与振动的方向平行 特点:超声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发散角越小 2、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与声波的频率无关 空气 340m/s, 水 150m/s ,固体 4500-5000m/s,真空不传播,人体 1540m/s 3、传播距离——与 f 有关,f↑传播越近 ,f↓传播越远。 f=1000KHZ 能穿透水 300cm,血浆 150cm,全血 50cm,肌肉 4.5cm,肝 6cm,脂肪 8cm 当介质均匀时,声阻恒定,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不变 (二)声压与声强 1、声压: (1)定义:声压是由介质质点在波动时往返平衡偏离平衡位置而产生的正负压力。 (2)特点:介质稠密区是正压、介质稀疏区是负压; 在超声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任何一点的声压随时间变化而周期性地变化; 声压与超声波的频率与振幅成正比,与声阻成反比 2、声强 (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 (2)特点:与超声波的频率平方、振幅平方、介质密度成正比 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与声阻成反比 (三)声场 1、定义:是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空间范围,即超声能所作用的区域。 (四)穿透与吸收 1、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经介质吸收,将声能转变为热能,故超声波穿透能力与介质对超声波吸收的多少有关。 2、影响吸收的因素:介质的密度、粘滞性、导热性、声速、频率相关。 3、空气>液体>固体(吸收。因此注意声头下气泡的存在) 4、半价层或半吸收层——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当其能量衰减到原能量的一半时的介质厚度,就是超声波对这一介质的半价层。 5、半价层的厚度代表吸收能力的大小,厚度越大, 吸收能力越弱。且f↑穿透能力↓,半价层↓,高频率时,穿透能力↓,不足以深部治疗;而频率过低, 组织吸收少,不足以产生有效的治疗作用。 (五)反射与折射 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绕射及聚焦. 1、当声源的直径>波长时,声波是沿直线传播 2、反射的程度由两个介质的声阻差决定的.声阻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