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终极版 一、选择题: 1 .道德评价的两种形式: (1 )自我评价。这是道德的心理调节机制,是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动机的道德价值、意义进行的鉴定,表现为荣辱感、正义感、义务感、良心感,等等; (2 )公共评价。是社会对于人们动机与行为的道德价值、意义的鉴定,表现为一 种隐形或无形的精神影响,结果往往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social opinion)——是一定数量的人们对某种社会行为的道德价值所给予的倾向性评判意见。 这些评判意见是许多人相互取舍、相互传递,最后形成一种精神压力的过程。 道德的社会舆论一旦形成,会造成一定的孤立情境与心理压力,即“ 人言可 畏,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2 .社会互动主要包括五个要素: (1 )行动者 (2 )社会目标 (3 )社会环境 (4 )社会规范 (5 )社会接触 社会化是个体用来获得其所属群体的规范、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语言特征的社会互动过程。 3 ..社会化的几个阶段: ◎基本社会化。在儿童时期通过家庭学习生活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发展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预期社会化。主要指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好各种准备; ◎发展社会化。主要指成年之后的社会化,是在实现了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个体要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义务、角色和责任; ◎再社会化。当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个体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并开始新的学习。譬如,人们在迁居异国他乡时,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适应当地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4 ..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 • 生理 • 环境 • 语言 • 文化 5 .西 方文化中 四 种主要的思 维 方式 (1 )唯 名 论式推 理(nominalistic reasoning),也 称 归 纳 推 理法 ;判例 法 (2 )一般 推 理(u niv ersalistic reasoning),也 称 演 绎 推 理,是由 一般 到 特殊 的推 理方式;制定法 (3 )直 觉 推 理(intu itional reasoning),重视 直 觉 ,强 调整体与部 分 之间 的有 机联系; (4 )辩 证 推 理(dialectical reasoning),也 称 辩 证 逻 辑 方法 ,是由 黑 格 尔 创 立、马 克 思 发展的逻 辑 方法 ,要求分 析 和综 合 相结合 ,归 纳 与演 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