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北店嘉园社区服务站吴春燕目录一、基础知识(一)糖尿病诊断标准(二)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三)糖尿病控制目标(四)糖代谢分类二、服务对象三、服务内容(一)2型糖尿病患者筛查(二)人群管理(三)非药物干预(四)健康体检(五)患者转诊四、服务流程五、服务要求一、基础知识(一)糖尿病诊断标准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OGTT试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表中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②糖尿病症状不典型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必须在另一日复查核实。③急性感染、创伤或其它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升高,不能依据此时血糖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标准方法(1)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禁食8~14小时)静脉取血。(2)口服溶于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如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则为82.5g)。糖水在五分钟内服完。(3)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静脉取血。(4)试验前3天,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5)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6)取血后应尽早将标本送检。(7)试验前应停用可能影响OGTT结果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苯妥英钠等3~7天。(8)应激状态应延期作OGTT,如病人出现发热、急性心梗、创伤等情况时血糖会暂时升高,出现糖耐量降低。(二)糖尿病发病高危人群1.年龄≥40岁2.超重及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腰围:男≥90cm、女≥80cm3.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中有糖尿病患者)4.以往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者5.血脂异常者6.有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7.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三)糖尿病控制目标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指标目标值血糖(mmol/L)空腹3.9~7.2非空腹<10.0HbAlc(%)<7.0血压(mmHg)<130/80BMI(kg/m2)男性<25女性<24TC(mmol/L)<4.5HDL-C(mmol/L)>1.0(女性>1.3)TG(mmol/L)<1.7LDL-C(mmol/L)<2.6(冠心病<1.8)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男性<2.5(22mg/g)女性<3.5(31mg/g)尿白蛋排泄率<20ug/min(30mg/天)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150(四)糖代谢分类糖代谢分类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正常血糖(NGR)<6.1<7.8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7.8糖耐量减低(IGT)<7.07.8~<11.1糖尿病(DM)≥7.0≥11.1二、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三、服务内容(一)2型糖尿病患者筛查1.筛查渠道:(1)机会性筛查社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通过监测血糖发现或诊断糖尿病。(2)健康体检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有组织的单位健康体检、居民健康体检等监测血糖,发现血糖增高者。(3)其它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基线调查、糖尿病筛查方式进行血糖监测,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2.筛查方法:(1)空腹血糖。(2)餐后2h血糖。(二)人群管理1.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个人基本信息采集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国籍、籍贯、民族、婚姻状况、现住址、联系电话、职业等(2)个人健康相关信息包括血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BMI指数(BMI=体重/身高2,例如身高1.65m,体重65kg,那么BMI为23.8kg/m2)、腰臀比、药物过敏史、个人病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情况、饮食习惯、睡眠情况等。2.电子健康档案的书写(1)糖尿病人的全科诊疗记录书写:SOAP形式①主观资料(S)的采集:按照病历格式书写,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生活习惯。②客观体格检查(O):按照病历格式书写,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