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达摩祖师悟性论白话译文VIP免费

达摩祖师悟性论白话译文_第1页
1/13
达摩祖师悟性论白话译文_第2页
2/13
达摩祖师悟性论白话译文_第3页
3/13
达摩祖师悟性论白话译文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道的本质是寂灭,因此修道的人以不驻留于各种相为根本来进行修持。 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所以,经文中说:“寂灭是菩提,这个寂灭的“灭”就是指要灭掉各种相。”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什么是佛?佛就是觉悟。人有了觉悟的心而得了菩提道,因而就叫做佛。 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经文中说:“不驻留于一切各种相,就叫做各种佛”。 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 因此,对于觉悟者而言,即使是有相,也是无相的那个相。这个无相之相,不是用眼睛所见的那个相,而是只能通过智慧而感知的。 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 如果听闻这样的讲法,能够立刻明白,并在一念之间生起信心,这样的人就已经生发了大乘佛法之心,并因此而能够超越三界。 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三界,就是人心中的“贪”、“嗔”、“痴”。通过内心的返照,能够发现,与“贪”、“嗔”、“痴”对立的就是“戒”、“定”、“慧”,这个“戒、定、慧”就叫做超越三界。 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 但是,人的内心的“贪、嗔、痴”并不是具体的某种东西,“贪、嗔、痴”是对众生的心性的概括。 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如果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返照,就能够发现自己心中的那些“贪、嗔、痴”,如果对所发现的这些“贪、嗔、痴”用“戒、定、慧”去断除,就能够了断贪嗔痴的根性,只有明白地、清 晰 地断除了贪嗔痴之后 所得到 的根性,才 是佛性,除此之外没 有别的佛性。 经云:诸佛从 本来,常 处 于三毒 ,长 养 于白法,而成 于世 尊 。 经文中说:诸佛从 本源 而来,常 处 于三毒 之中,在去除垢 染 的法中成 长 ,最 后 成 就为世尊 的境 界。 三毒 者:贪嗔痴也。 这里 所说的三毒 就是贪嗔痴。 言大乘最 上 乘者,皆 是菩萨 所行之处 ,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 日 乘未 尝 乘,此为佛乘。 之所以说大乘佛法是最 上 乘的,是因为一切所行之处 都 是菩萨 所行之处 ,菩萨 既 无所不乘,又 无所乘,始 终 处 于乘,又 没 有乘,这就是佛乘。 经云:无乘为佛乘也。 经文中说:无乘就是佛乘。 若人知六 根不实,五 蕴 假 名,遍 体求 之,必 无定处 ,当 此人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达摩祖师悟性论白话译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