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群体性事件必须做到“四个坚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产生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这些问题和矛盾虽然不是敌我矛盾,但也暴露出利益调整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人民内部矛盾,使改革开放面临严峻考验,全力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肩上一个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近几年来,xx县委、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突出加大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本人也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不少体会:那就是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关键在预防,重点在防范,只有从源头上减少了各类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稳定。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要逐步从救火员向防火员转化,具体来说,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工作就是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必须坚持把强化法制宣教作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通过对以往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认真进行研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任何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其主观意志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其客观行为又在不同程度上违反了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政治参与能力低,法制观念淡薄,当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纠纷时,一些群众误认为聚众闹事能使问题得到较快解决,且罚不责众,使本来能通过正常程序得到解决的矛盾,最后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可以说,群体性事件是思想意识斗争的结果,是民主意识增强和法制观念淡薄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现实反映。为此,要从根本上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首先就是要加大法制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大局意识,引导群体依法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是要加大法制宣教力度,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要突出抓好五五普法工作,尤其要以农村和企业单位为重点搞好普法宣教,通过教育,在群众中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意识,逐步消除群众第1页共4页通过静坐、游行、阻工和围攻等非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通过合法手段和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大局意识。党和政府出台新的政策和法规要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并采取多种形式在群众中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咨询,帮助群众理解政策,加强与群众的沟通。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和项目指挥部要提前介入,做好宣传工作,帮助群众特别是重点工程所在地群众理解重点工程建设的意义,支持政府发展经济,力争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摒弃旧观念、本位思想,增强发展观念、责任观念和大局意识,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关心和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三要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力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思想道德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部分群众心理失衡,这也是当前群体性事件呈逐年增长势头的一个重点原因,为此,必须与时俱进地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必须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前提从我县近两年来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现实的利益碰撞,像执行政策出现偏差和工作方法简单、企业破产改制、征地拆迁就业和安置政策不配套、厂矿企业产生环境污染、离退休人员福利待遇落实不到位等等情形,只要触及到群众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努力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才能有效减少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是要尽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要畅通诉求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思想反映,对群众的诉求事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分析百姓诉求是否合法、合理,并在专家会诊的基础上,研究决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制定明确的答复意见。对群众做出的承诺一定要按规定及时予以兑现,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兑现的,要耐心细致的做群众工作,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