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版 word 药物性肝损伤(2016 年版)一、药物性肝损伤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ICD-10 : S36.1052) ,或已系统性地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病因而诊断为药物性肝病( ICD:K71.1/K71.9 )。(二)诊断标准。根据《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2 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内科学 (第 14 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版《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1.临床表现: 可具有非特异性的肝病相关症状的临床表现。2.经血液生化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学检查等检查,明确存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损伤或肝病3.患者有明确的用药史,且服药时间与肝损伤或肝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性。4.应用 RUCAM 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评分≥6 分,提示肝损伤或肝病“很可能”是由药物引起。编辑版 word 5.基于详细病史、血液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学检查等合理应用的排除性诊断,是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基本诊断策略。需排除引起肝损伤的其他可能病因,通常需与其他肝病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隐源性肝硬化、急性胆囊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脏小静脉闭塞症等作鉴别诊断。6.临床分型: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后,建议进一步根据初次检查肝脏生化异常的模式,对药物性肝损伤进行临床分型,分型标准如下:肝细胞损伤型:ALT ≥3 ULN ,且 R≥5;胆汁淤积型: ALP ≥2 ULN ,且R≤2;混合型:ALT ≥3 ULN ,ALP≥2 ULN ,且 2<R<5。R=( ALT 实测值/ALT ULN) / (ALP 实测值 /ALP ULN )。此外,临床上尚可见药物引起的肝血管损伤型损伤。以肝窦、肝小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及门静脉等内皮细胞受损为主 , 临 床 包 括 肝 窦 阻 塞 综 合 征 / 肝 小 静 脉 闭 塞 病(SOS/VOD )、紫癜性肝病(PH)、巴德 -基亚里综合征 (BCS)、可引起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 )的肝汇管区硬化和门静脉栓塞、肝脏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RH )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2 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编辑版 word 版社),《实用内科学 (第 14 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版《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内科治疗:1.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