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除草剂概念杂草的微生物防除是利用寄主范围较为专一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或其代物,将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杂草种群控制在危害阈值以下口。因此,微生物防除杂草的目的不是根除杂草,而是根据群体生态学的原理,使一种杂草的多度减少到经济上或美学上可以容许的水平。微生物除草剂的优势1.微生物天然产物作用位点新颖,是现有化学除草剂未涉及到的,有利于杂草的抗性治理;2.这些天然产物可以为新的除草剂合成方案提供线索;3.在低浓度便可发挥较高生物活性;4.在环境中的半衰期比合成农药短得多,易迅速降解或解毒,登记试验比化学农药所用的时间短、资金少;5.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发酵技术、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最新发展,把生产昂贵的微生物天然产物防除杂草变成了现实微生物除草剂的类型1.微生物活体:主要是植物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最常见的是植物病原真菌。2.微生物代谢产物:主要是利用这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和抗生素等,包括多肽、萜类、大环酯类和酚醛树脂类等。微生物活体除草剂对栽培植物安全性高,危害小。对人、畜、天敌等非靶标生物安全,可缓解生防和化防的矛盾,而且对环境压力相对较小,适用于防除水域、牧场、草地等人为干扰较少的生态环境中的杂草。成功事例:澳大利亚从欧洲引入锈菌(Pucciniachon—drillina)防除麦田中的粉苞苣灯心草微生物除草剂发展鲁保1号是世界上最早被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生物除草剂之一,是我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63年在济南从罹病的大豆菟丝子上分离获得的一种专性寄生性病原菌——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f.sp.cuscutae]]。该菌对大豆田的中国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均可侵染致病,经在江苏、山东、宁夏等20多个省区的大面积推广,防效均在85%以上。截止1992年,推广面积已达61.8万hm2,经济效益显著。微生物除草剂发展Devine是第一个被注册的真菌除草剂,一种由棕桐疫霉(PhytophthorapalimivoraButler)的厚壁孢子制成的液剂,用作柑橘园的Morreniaodorata(H&A)Lindl.防除.该菌最早于1981年分离自佛罗里达州的Orange郡柑橘林中感病垂死的MorreniaOdorata(H&A)Lindl.植株,最高防效可达95%,施药后的有效除草期可达2年以上。微生物除草剂现状目前报道的有除草潜能的微生物类型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放线菌和线虫。世界各国的相继研究与开发出的具有除草潜能的生物有机体,分为真菌和细菌两类真菌类真菌类有生物潜能的微生物集中于9个属: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镰孢菌属(Fusarium)、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尾孢菌属(Cercospra)、、柄锈菌属(Puccinia)、叶黑粉菌属(Entyloma)、壳单孢菌属(Ascochyta)、核盘菌属(Sclertinia)真菌除草剂在微生物除草剂的报道中真菌除草剂的研究最多,但因为真菌孢子型制剂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在批量生产、配方、储藏等技术问题上要求过高,没有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真菌除草剂美国使用植物真菌炭疽病原头刺盘孢[colltotrichumtruncatum(Schw.)Andr.etMoore]研制的真菌除草剂用于水稻和大豆田防除大麻,在其施入7d后大麻植株死亡.澳大利亚从地中海区域引入植物真菌Pucciniachondrillina研制的真菌除草剂,用于小麦田间防除粉苞苣菊科杂草的生防效果可达94%细菌类细菌类有生物潜能的微生物主要是根际细菌,有8个属: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柠檬酸细菌属(Citrobacer)、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ligenes)、黄色孢杆菌属(Xanthomnas)欧文氏菌属(Erwinia)细菌除草剂根际细菌的作用具有寄主专一性。在土壤中利用这些土壤微生物制剂直接作用于目标杂草的种子和幼苗,以及研究适当的施放技术,是根际细菌应用于生物除草实践的两个关键之处。细菌除草剂我国上海农药研究所发现了l株放线链霉素,它产生的两类环己酰亚胺物质具有极强的杀草活性,用其发酵液的稀释液对野苋、春蓼进行苗后处理的防效可达100%,苗前处理防效分别达到78.6%和64.9%。采用Ames检测结果表明次抗生素为低毒化合物,在细菌试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