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图书零售渠道的调研报告一、图书市场呈现新特点,机遇与风险并存——对教辅图书市场现状的认识助学读物(以下统称教辅),是学生学习中用到的参考性书籍,主要目的是辅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应对考试以及拓宽视野等,在当今中国助学读物具有广泛的市场。按照内容及用处不同,目前市面上的教辅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同步练习、测试类:顾名思义,就是与教材同步的练习册与试卷。这类图书学生用的最普遍,销量也最大,同时对时效性、与课本的匹配性要求也很高。2、同步解析类:就是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加以阐释、讲解,方便学生掌握。这类图书基本以初高中为主,定价较高,销售额也很高。3、考试复习类:内容主要是针对考试归纳知识点,讲解考点,预测命题趋势,设置针对训练等。此类图书适用对象一般是毕业班的学生。4、提优类:对课内内容适当提高、延伸,难度高于课本,主要是为各种课外培训班所使用的教程、练习等,各种竞赛用书也属于此类。5、工具书:包括各种辞典、语法、公式定理手册等,这类书常年销售,但还是以开学前后销售最好,尤其秋季开学前后。6、课外阅读类:包括名著阅读、美文品读等,随着素质教育贯彻实施,这类图书销量稳步上升。这些类别的图书,基本上都可以以上架零售的方式进行销售,但每类图书根据其适用对象及市场定位的不同,在发行模式选择上,又各有侧重。但基本都涵盖在以下几种模式里面:1、卖场零售:即把书发至书城、卖场,上架零售。非同步类的常销书大部分通过这种方式销售。2、学校直销:即销售人员直接向学校销售,学校集体统一订购。高中用书采取这种方式销售的情况比较多。3、系统征订:即直接或间接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将图书直接配发到学生手中,辖区内基本人手一册。这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当地教育部门,产品本身只占小部分因素。4、老师推荐:即老师向学生推荐书目,由学生自发到书店购买或集体购买,一般一次有一到两个班学生统一使用。5、网上销售:通过网站销售,一般是通过第三方网站如当当、卓越亚马逊等网站销售。6、招投标:像大学教材、馆配、国家特定项目等一般采用招标形式采购,出版社通过竞标中标获得订数。在前几年,教辅的发行模式是以学校统一订购和系统征订为主,其他模式作为补充,但现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一费制、减负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以及出版产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辅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顺势应变,整个市场格局最近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全校、全年级统一订购教辅的情况逐渐变少,而卖场零售、网上销售、老师推荐等自发性、分散性购买量在逐年上升。除了高中由于不是义务教育,而且要统一组织迎接高考的需要,学校统一订购教辅的情况仍然较多以外,初中、小学由于一费制、减负等的实施,学校统一大量订购教辅的现象越来越少,尤其是小学,一方面取消了升学考试,一方面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纳入了教师绩效考核,所以除了随课本一起发的学习资料之外,学校一般都不再统一给学生订购其他教辅资料,老师最多推荐一到几本课外书目,让学生自愿、自行购买。此外现在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比前些年好,一些家长出于望子成龙心理,也会主动带孩子买一些参考用书、辅导资料之类。这就使得近几年教辅市场在统一订购萎靡不振的情况下,零售市场却一直保持增长。调查了一些性质不同的书店、图书公司,也印证了这一点。比如南宁韬智图书公司,同时做连锁零售和批发业务,目前在省内11个地区开设了13家分店,均以零售业务为主由于零售增长较快并且利润率相对较高,现正在加大力度开设更多分店,零售额每年保持20%的增长。还有南京的和文书店,主要做中小学教辅批发业务,近几年零售类教辅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其也逐步压缩了同步教辅的经营规模,加大了常销的零售类教辅的比重。南京大众书局,教辅零售每年增长也在10%左右,领先其他图书门类。2、市场竞争激烈,渠道风险增大,进一步导致优胜劣汰加速,品牌集中度提高,市场在向规范化迈进。学校统一订购的减少,极大的震荡了教辅供应链。这种震荡是自下而上,并且逐级放大的。首先最基层的零售店,主要是一些校边店或校内店,针对学校订数减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