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件: 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工作方案 一、调整农机装备结构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8 .7 5亿千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 8 .8 %。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进入中级阶段,机械化生产方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和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中的物质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农业机械化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结构布局问题需要引起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装备结构布局存在不尽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两高两低”的格局,种植业较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低,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装备结构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在区域发展布局上表现为“三快三慢”的趋势,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 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变革,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对于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整的重点内容 一是在促进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的同时优化装备结构。保持装备数量不断增长是加快机械替代劳力步伐的迫切之需,推动装备结构合理优化则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确保装备总量增长,并坚持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装备结构调整重点是: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促进作业机械和拖拉机配套机具的发展,改善配套比,提高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 二是在促进重点突破的同时各领域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