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炎症累及周围血管的慢性、节段性、炎症性、进行性和周期发作的闭塞性疾病。好发于长期吸烟的男性青壮年主要发生在下肢血管。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病因及发病机制1.长期吸烟:吸烟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烟碱能使血管收缩。2.寒冷和感染:寒冷可使血管收缩。3.血管神经调节紊乱:血管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血管处于痉挛状态。4.激素影响:雄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可引起血管舒缩失常。5病理•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脉,起于动脉,累及静脉,由远向近发展、病变呈节段性。•早期:以血管痉挛为主,继而发生血管壁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改变,有广泛的淋巴细胞浸润及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内膜增厚并有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后期:血栓机化、闭塞。代偿性侧支循环形成,症状可有所缓解。随着病变的发展、反复及加重,最终可造成肢体远端坏疽或溃疡。动脉周围有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动脉、静脉和神经,形成硬索状物。6临床表现及分期主要为肢体缺血表现按缺血程度,可分为三期:1.局部缺血期2.营养障碍期3.坏死期71.局部缺血期主要是动脉痉挛和狭窄所致患肢麻木、发凉、皮肤温度较低,苍白,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后疼痛、休息后缓解8行走↓下肢血流加速↓动脉闭塞,静脉扩张,但静脉扩张充盈的血液不足以供应行走时所需↓下肢缺血而导致疼痛92.营养障碍期动脉完全闭塞,仅靠侧支循环维持肢体的血供上述症状加重,出现持续性静息痛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103.坏死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不足以代偿下肢血供患肢趾(指)端坏疽,可继发感染疼痛剧烈、持续,病人不能入睡,消瘦1113测皮温【方法】:在15~20℃室温条件下,测定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皮肤温度患肢皮温较正常侧低2℃以上,提示供血不足辅助检查14超声多谱勒——可显示动脉的形态、直径和流速、血流波形等(血流的波形幅度降低或呈直线状态表示动脉血流减少或动脉闭塞)15动脉造影——可明确动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16•绝对戒烟•止痛•保暖、防潮,但不作热疗•避免和正确处理外伤•避免同一体位久立或久坐,减少血管受压•药物及高压氧治疗非手术疗法治疗原则:解痉止痛、防治感染、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尽可能保全肢体,减少伤残程度。17高压氧18【目的】——重建动脉血流通道,增加肢体血液供应,改善因缺血引起的后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动静脉转流术(静脉动脉化)大网膜延长(移植)术血管重建术截肢术手术疗法19截肢术20护理诊断及目标1、焦虑及恐惧——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疼痛——疼痛减轻3、皮肤完整性受损——皮肤完整性良好4、潜在性并发症——减小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及时发现有效处理5、知识缺乏——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学会患肢的正确锻炼方法21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2.改善周边组织血液循环①绝对戒烟②注意保暖:禁热疗③睡觉或休息时抬高患肢④避免患肢受压⑤缓解疼痛223.适当的休息和运动:伯格运动和行走治疗4.预防组织损伤与感染5.皮肤发生溃疡或坏死时的护理①卧床休息,减少损伤部位的耗氧量②保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压及刺激③创面加强换药,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湿敷④按医嘱给与抗感染药物6.做好手术前的皮肤准备23(二)术后护理1.体位:静脉手术术后抬高患肢30O,动脉手术术后平置患肢即可。2.病情观察:①生命体征观察②注意观察肢体温度、皮肤颜色等3.制动:静脉血管重建术术后卧床制动1周,动脉血管重建术术后卧床制动2周4.活动:对卧床制动者,鼓励作足背伸屈活动,以利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