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讲座)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病毒感染80%在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二)免疫反应1、抗体产生:检出率80%以上抗体类型:PAIgG、PAIgM、PAIgA2、细胞免疫功能异常3、血小板糖蛋白的特异性抗体(GP-specificAb)三、发病机制1、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通过FCR介导→被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破坏。2、血小板自身抗体与骨髓巨核细胞结合导致巨核细胞受损破坏→血小板生成减少。3、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降低血小板更新率降低。4、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主要是T细胞亚群的平衡调节受到影响。5、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三、发病机制四、临床表现急性慢性发病年龄婴幼儿学龄儿童发病形式突然起病隐若起病出血特点皮肤粘膜广泛出血;针尖样淤点、淤斑;消化道、泌尿道、颅内出血(致死主要原因)病程6个月内>6个月(12月)肝脾轻度肿大约占10%-20%紫癜特点:多部位、多形性四、临床表现五、临床分度轻度:50×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