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定义: 1 .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 .遥感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3 .遥感:遥远感知。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地讲,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工具或设备;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 遥感类型: 1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2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3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4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及灾害遥感、军事遥感等。 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遥感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经济性;局限性。 遥感系统组成:遥感信息的收集系统、遥感信息的接收和预处理系统、遥感信息的分析和判读系统。 遥感探测地物信息的过程(原理): 电磁波: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它的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电磁波的特点: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波动性形成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现象。 电磁波谱:如果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图。 辐射源: 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只有一个最大值;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随温度升高,辐射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对于一物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