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安全教育培训课件VIP免费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安全教育培训课件_第1页
1/21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安全教育培训课件_第2页
2/21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安全教育培训课件_第3页
3/21
|22教育培训内容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一氧化碳的性质防中毒现场管理要求现场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措施|一氧化碳(CO)的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等弱极性的溶剂。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是碳或含碳有机物不完全燃烧得来,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可用作燃料。(2)一氧化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工业上常用来性冶炼金属,把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3)一氧化碳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机体缺氧而发生中毒。|地下矿山有毒有害气体GBZ2的规定••一氧化碳:30mg/m3,0.0024%(24ppm),浓度达到0.4%(4000ppm•氮氧化物(转算为二氧化氮):5mg/m3,0.00025%(2.5ppm)•浓度达到0.025%(250ppm)。•硫化氢:10mg/m3,0.00066%(6.6ppm)浓度达到0.1%(1000ppm)。•二氧化硫:15mg/m3,0.0005%(5ppm)•爆破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CO和氮氧化物。如果一次爆破20kg炸药在2000m3(10m2断面200m长的范围)的空间,NO2和CO的浓度可以达到20*0.1/2000=1%)10000ppm,远远高于24ppm的允许浓度。|一氧化碳的危害(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从感观上难以鉴别的气体。一氧化碳吸人呼吸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引起组织急性缺氧,出现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综合征。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因此易造成碳氧血红蛋白的蓄积,使组织持续缺氧。另外碳氧血红蛋白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即氧不易释放到组织,一氧化碳还可以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直接抑制细胞的呼吸,这些因素更进一步使组织缺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一、2015年4月25日14时30分左右,东川区因民镇联盟村一矿洞发生炮烟中毒事故,造成21人被困。先后搜救出21名被困人员,第一批搜救出的14名被困人员,经确认,2人死亡,其余12人轻伤,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第二批搜救出7人,由于炮烟吸入时间过长,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二、2010年3月10日23时30分左右,地处湖南郴州宜章县境内的湖南有色控股集团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工区508采场发生炮烟中毒窒息事故。井下作业的8名工人因有毒气体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三2005年6月17日,云南某矿工人刘某、王某在上一班放炮后的迎头进行出矿作业,两人在未开局部通风机及未进行现场安全确认的情况下,直接到迎头查看上一班爆破崩下的矿,当时已经感到头晕,两人急忙往回走,刘某在前,王某在后。到达通风口处,刘某发现王某未跟出,当即折返去找,王某已晕厥倒地,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防中毒现场管理要求1、正确佩戴和使用一氧化碳检测仪2、加强培训学习3、熟悉仪器的使用,掌握一氧化碳超标范围知识(24PPM)4、作业前、作业中做好一氧化碳检测|应急救援装备配置与使用•ZH30(C)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的配置与正确使用;有效时间30-40分钟。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第七步第八步正确使用|现场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一、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培训二、组织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演练,掌握应急处置知识。|现场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三、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立即汇报并组织救援。注意事项:1、警戒;2、了解现场;3、确定救援方案;4、指引专业救援人、车;5、判断伤者情况;6、给伤者供氧。人员中毒现场人员立即报告现组织救援,并制定救援方案|现场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四、发现有人中毒,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后及时组织施救五、迅速将中毒者抢救到通风良好地点开展救援。|现场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六、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法进行前期抢救七、第一时间送医院救治。采取人工呼吸及供氧意识清醒后立即送医院|14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措施一、发生一氧化碳超标时立即从安全通道撤离作业现场二、正确选择安全撤离线路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