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71移植免疫及其免疫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验检验移植免疫及其免疫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验检验P380P3802021/8/172移植免疫1954年12月23日,世界上第一例成功器官移植手术在美国波士顿进行1960年,吴阶平教授开展了国内首例肾移植。后排左起为约瑟夫·E·默里、约翰·梅瑞尔和哈特维尔·哈里森医师前排为接受手术的孪生兄弟2021/8/173机体接受其他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后,机体与移植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versusgraftrejection,HVGR)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rejection,GVHR)供者(donor)移植物(graft)受者或宿主(recipientorhost)移植免疫:2021/8/174按供受者之间的关系:①自体移植②同系移植③同种异基因移植④异种移植按移植物的来源:①尸体供移植②活体供移植recipient移植的分类:2021/8/175(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相容性:组织器官移植时,供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组织相容性抗原/移植抗原:存在于组织细胞表面的决定组织相容性的同种异型表位。引起强排斥→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弱排斥→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第一节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2021/8/17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lex,MHC)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不仅在控制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HLA复合体与HLA分子/系统2021/8/177HLA复合体1.定位:2.结构:⑴HLA—Ⅰ类基因区⑵HLA—Ⅱ类基因区⑶HLA—Ⅲ类基因区HLA分子触发移植排斥的抗原:ⅠⅡ类分子尤以HLA-DR最重要,其次B、A、DQ、DP2021/8/178(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三)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1.ABO抗原系统:*供者与受者ABO血型不配合受者血清抗体与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ABO抗原结合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凝血2.组织特异性抗原:移植排斥强度:皮肤>肾>肝脏2021/8/179第二节移植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一)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血液循环恢复后数分钟至1~2天内发生的不可逆的体液排斥反应。原因:受者体内预存抗供者的Ab:①供、受者间ABO等血型不符;②受者血液中含有抗供者白细胞,血小板的Ab;③非免疫因素:如灌流冲洗不彻底等。2021/8/1710(二)急性排斥反应——最常见移植后1周~3个月内发生的排斥(一)直接识别(directrecognition):受者T细胞TCR特异性识别供者APC表面的同种异型MHC抗原。T细胞——MHC抗原受者供者2021/8/1711(2)间接识别(indirectrecognition):供者供者MHCMHC抗原被抗原被受者受者APCAPC进行加工、进行加工、处理,以抗原肽:处理,以抗原肽:MHCMHCII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式提呈给受者受者TT细胞细胞,,使之活化,引起排斥使之活化,引起排斥反应。反应。机制:等同于普通外源性AgCD4+T*特点:出现较晚,强度弱2021/8/1712(三)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是影响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2021/8/1713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移植物中淋巴细胞,识别受者的同种异型抗原,诱发针对受者的排斥反应。发生条件:①移植物中含一定数量成熟的淋巴细胞(T细胞);②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差;③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低下。常见于:骨髓、胸腺、脾等移植或大量输血后机制:供者CD4+T细胞识别宿主MHC抗原临表:炎症性疾病,皮疹、腹泻、肺炎等。2021/8/1714GraftversushostdiseaseGraftversushostdisease2021/8/1715一、血清学分型法(SerologicalTyping)HLA-A、B、C、DR、DQ抗原可用血清学方法鉴定,故称为SD抗原(Serologicaldefinedantigen)方法:Terasaki等改良的微量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CDCtest)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重复性好,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认可,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技术第三节HLA的分型2021/8/1716原理:用一系列已知抗HLA的标准分型血清与待测淋巴细胞混合,借助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介导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可被染料着色。待测淋巴细胞标准抗血清补体2021/8/1717二、细胞分型法(CellularTyping)HLA-Ⅱ类抗原中的D、DP抗原过去采用细胞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