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一、3-6 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 7〜8 岁到 11〜12 岁)时的行为特点。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 5 个阶段:(1)口唇期,0-1 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 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 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 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 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弗洛伊德认为 3〜6 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 3 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 3〜4 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 3 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为什么在 3 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 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 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 3 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总而言之,3 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