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假设干意见? 〔教高[2004]1 号〕2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工作的假设干意见?〔教 职成[2004]12 号〕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加快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开展的意见?〔教高[2006]14 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21]5 号〕一、课程建设标准制定的目的及意义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教 育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 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加快高等职 业教育改革与开展的意见?〔教高[2006]14 号〕文件精神,创新〃工学结 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根底上,加大课程 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表达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水平培 养的优质核心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标准用以指导 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二、课程建设的内容结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清楚地描述出课程的性质、作用 和课程目标.具体工作有:〔1〕在专业人才水平分析的根底上,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本课程所承当的水平培养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专业 水平目标、方法水平目标和社会水平目标.在描述时应表达〃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通常采用的 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 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 找等;解决问题类:方案、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 理组织类:组织、治理、指导、协调、监控等.〔2〕确定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明确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之间的逻辑关系.2.课程设计以职业水平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 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根据任务驱动,工程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那么, 充分表达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具体工作有:〔1〕描述课程整体设计依据、指导思想;〔2〕描述课程设计具体思路,包括设计方法、原那么及开发过程.〔二〕教学内容1 .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开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水平、态度要求,析报告.〔2 〕形成课程〔学习领域〕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