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与心肌能量代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营内容心脏是一个高耗能器官:心脏是一个高耗能器官:心脏耗能位居所有器官之首,心脏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食物转换成能量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能量代谢,能量在体内以ATP形式储存。心脏能量的储备极少:心脏能量的储备极少:不足不足11分钟,分钟,人体预存的ATP能量只能维持15秒。心脏是一个需要通过代谢获得能量的器官心脏是如何进行能量代谢将食物中脂肪酸和葡萄糖转化为能量的?Krebs博士发现三羧酸循环是关键环节。三羧酸循环(KREBSCYCLE)是食物中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共同通路,它们结构不同但首先都能转化为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第一步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经一系列循环反应,再降解成草酰乙酸乙酰CoA被代谢成为NADH+H+和FADH2,并产生CO2和小部分ATP,循环的功能是代谢而不是产能。随后NADHH和FADH2在呼吸链中被氧化磷酸化产生大量的ATP和H2OKrebs195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心肌能量代谢过程(线粒体内)底物利用:食物中的游离脂肪酸(FFA)和葡萄糖转化为乙酰辅酶A并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掉NADHH和FADH2在线粒体的呼吸链中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ATP的转运和利用心脏ATP来源60%-70%30%-40%正常心肌的能量代谢-底物的利用底物的利用心脏是“杂食者”,可以利用许多不同的能量底物,包括脂肪酸、葡萄糖、乳酸、丙酮酸、酮体以及氨基酸:正常心肌的能量代谢-底物的利用底物的利用ATPH2O能量的去路60%产热40%以ATP的形式储存60%使肌细胞收缩20%肌电活动:跨膜电子转运20%细胞膜更新缺血缺氧状态下代谢途径的变化正常情况糖酵解与葡萄糖有氧氧化失耦联酸中毒,Ca2+,Na+过载心肌耗能增加,心肌损伤心肌收缩低氧状况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正常情况正常情况低氧状况低氧状况葡萄糖有氧葡萄糖有氧氧化氧化20-50%20-50%2-5%2-5%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氧化氧化50-75%50-75%80-90%80-90%无氧糖酵解无氧糖酵解5-10%5-10%5-10%5-10%在产生同等量ATP的条件下FFA耗氧多于葡萄糖可能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极化液、1-6二磷酸果糖左卡尼丁辅酶Q10、细胞色素C、硫辛酸磷酸肌酸曲美他嗪(万爽力)、雷诺嗪心肌能量代谢运动与心肌能量代谢有氧运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有氧运动处方的制定内容安静状态下心肌组织的供氧和供能特点在安静状态下,人的心肌耗氧量为74ml/kg心肌/min,是同等骨骼肌的10~15倍,冠脉血流量为600~800ml/kg心肌/min,全部冠脉血流约占心输出同量的4%~5%,而心脏重量却不到体重的1%。因此,心肌是机体内耗氧最高的组织之一。这一特点是由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所决定的:心肌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丰富,血液循环旺盛;心肌细胞的肌红蛋白含量甚高,有利于氧弥散入细胞内;再者,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含量特别丰富,氧化酶活性高。这些结构特点保证了心肌组织的氧的供应和利用。安静状态下,心肌细胞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运动时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心肌在运动时的摄氧量高于安静时。在运动中,心肌耗氧量增加,机体主要通过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途径来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引起冠脉舒张的因素并不是冠脉本身,而是心肌代谢的某些产物,如ATP、ADP、AMP、腺苷、二氧化碳等,尤其是腺苷,是公认的舒张冠脉的物质。运动中心率加快,可使冠脉血流增加2~3倍,同时,动脉——冠状窦氧分压差升高21%。运动时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Grubbstrom等对中等海拨高度心肌血流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在安静时,血氧饱和度的降低由心肌从冠脉中更多地摄取氧来补充。即使动脉——冠状窦血液中氧分压差加大,在大强度运动时,缺氧由冠脉血流的增加补充。在中等强度运动时这两种机制同时存在。因此,心脏存在着“冠脉血流储备”,使得心脏无论在安静状况下,还是在大强度运动中,以至在极量运动中,心肌仍能够得到充足的氧,但当血氧饱和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同时运动强度和心脏功能超过一定范围时,冠脉血流的代偿能力不能满足心脏需氧量,心肌摄氧量下降,产生心肌缺血缺氧。运动时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Gertz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首次揭示了中等强度运动(40%Vo2max)中心肌对外源性葡萄糖和乳酸的吸收利用增加。运动中,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