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制作人:魏晓迪温馨提示:请把手机调至静音职业暴露的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废物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病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时间(即意外事件或针刺事件)。•医务人员指在医疗机构中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血源性病原体定义•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体液:是指精液、脑脊液、阴道分泌物、滑囊液、胎盘液、胸腔液、心包液、腹腔液、羊水、口腔科操作时的唾液、其他被污染的体液或不能与体液区分的液体。职业接触定义•指医务工作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非胃肠道接触•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标准预防•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各部门职责(一)临床科室•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感染管理科,以备对照评估。•2.发生职业暴露后,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科主任、护士长签字,报告院感科。(二)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登记、备案、预防性用药、追踪监测及心理疏导工作,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三)检验科•主要承接相关检测工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一)局部伤口处理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冲洗时间为5-10分钟。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近心端→远心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眼睛受到血液喷溅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二)登记和报告1.职业暴露报告程序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向护士长报告,护土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2.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职业暴露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3.保密制度无论职业暴露、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监测对象01手术室02临床病区03口腔科04计划生育科05检验科06病理科洗手与手卫生消毒•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二、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原则选择洗手或消毒剂:1)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