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岔河桥施工控制要点细化一、钻孔灌注桩的控制要点1、桩位坐标控制(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定位,允许偏差在 50mm 范围之内)。2、护筒埋深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 2—4m,特别情况应加深以保证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有冲刷影响的河床,应沉入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 1.0-1.5 米,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护筒内水头高度的控制。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 或水面 1.0-2.0m。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 2.0m以上。若承压水位不稳定或稳定后承压水位高出地下水位很多,应先做试桩,签定在此类地区采纳钻孔灌注桩基的可行性。当处于潮水影响地区时,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 1.5-2.0m,并应采纳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施。3、孔径的控制(孔径用探孔器检测,测量出的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防止缩径。4、 清孔后应对成孔的孔深、泥浆相对密度、孔底沉淀厚度的控制。(孔深不小于设计值,沉淀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泥浆指标 1.10-1.1g/cm3,含砂率不大于 2%)。5、桩顶、桩底标高的控制6、钢筋笼中心位置、底面高程(钢筋骨架中心平面位置 20c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及接头质量的控制。7、导管使用前做水密承压及接头抗拉试验,灌注砼时导管接头必须加垫橡胶垫圈,防止导管进水。8、水下砼的质量控制:严格根据设计配合比拌和,和易性良好,坍落度18-22cm,无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9、首批混凝土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10、灌注砼时,常常探测井孔内砼面的位置,并复核砼灌注数量与砼灌注高度是否相符,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在 2-6m,严禁导管埋深过大或过小,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11、灌注砼前加强对吊装用的钢丝绳、挂钩、吊环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12、凿除桩头混凝土后,看有无松散的混凝土。二、明挖地基的控制要点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标高的控制。(a、平面周线位置不小于设计要求;b、基底标高:土质±50mm,石质+50mm,-200mm)2、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用触探和钻探(钻探至少 4m)取样做土工试验) 3、土质基坑不能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基础施工。4、基坑周边做好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5、基坑附近有其它结构物或土质稳定性较差时,开挖前要制定可靠的防护措施,基坑开挖时要根据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