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和号送入高度34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舱段——核心舱。讲课人:侯攀CHINASPACESTATION前言2021年4月29日,椰风林语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伴随着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和耀目的蓝白色火焰,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和号送入高度34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舱段——核心舱。至此,属于中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大幕正式拉开,紧锣密鼓的载人航天大戏开始了。CHINASPACESTATION目录CATALOG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01中国空间站的功能构造02中国空间站的价值意义03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PART01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和号送入高度34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舱段——核心舱。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1992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在此期间完成了载人飞船的研制,实现了航天员天地往返等目标;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不仅掌握了出舱、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对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进行了验证,还成功验证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完成了运送货物补给等任务;第一步空间站建设阶段,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空间站建设阶段,我国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2008年9月神舟七号升空,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2011年11月神舟八号发射升空,实现无人对接。2013年6月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完成再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1年9月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2012年6月神舟九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2014年9月10日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中方组委会主席杨利伟称,中国在2016年9月15号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随后2016年10月下旬发射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2016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载人舱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2016年联合国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签署《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2017年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表示,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已于2016年底完成总装,进入整舱测试阶段,预计2018年发射升空。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完成与天宫二号对接和推进剂补加试验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在维也纳联合宣布,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2019年11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第四届(2019)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上说,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空间站的近期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正式拉开了空间站工程建设的大幕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中国空间站的功能构造PART02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和号送入高度34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舱段——核心舱。主体构造中国空间站名为“天宫”整体呈T字构型,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