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洗技中药泡洗技术术•一、基本操作方法•二、常见疾病的泡洗治疗技术•三、禁忌症•四、注意事项中药泡洗技术借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起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杀虫消毒等作用。本法不仅适用于痈、疮、肿毒、癣、痔、烫伤、外伤、骨伤等局部疾病,也可用于发热、失眠、便秘、中风、关节炎、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患。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技术分类•一、全身泡洗法•二、局部泡洗法全身泡洗技术:是用较多的中草药煎汤制成水剂,然后将其注入浴缸、浴桶或专门器械中,待药液降温后,用来泡澡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洗浴范围大,浸泡时间长(1次浸泡可达30~40分钟),对感冒、风湿、丹毒、湿疹、疥疮等内科、皮肤科疾病能起到较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局泡洗技术用药液浸洗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多为患部),以达到治疗局部或全身疾患的目的。这种方法洗浴时间长,药液直接浸于体表,可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有足够的时间进入体内,以便发挥治疗作用,是临床中最常用的、疗效最确切、治疗范围最广的药浴技术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认为:“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足三阳经(胃、胆、膀胱)止于腿足部,足三阴经(肝、脾、肾)起于腿足部,这是阴阳交汇的地方。小腿上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部有70个反射区。我们如果对这些穴位和反射区经常进行足浴泡洗按摩,就像给五脏六腑泡洗按摩一样,所以,把脚比作人体的保养站一点也不为过。•二、常见疾病的泡洗治疗技术•(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边缘增生和关节面的硬化,这是关节面耐压能力降低的一种老化现象,主要病变来自关节软骨变性。祖国医学认为肝肾虚衰,体质下降是本病的内因,而风寒湿邪流注关节,外伤后血瘀阻络是本病的外因。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活血化淤,祛风除湿,疏经通络。•【组方】鸡血藤20g、伸筋草20g、络石藤20g,川芎15g、木瓜15g、川椒15g、路路通15g、海桐皮15g、秦艽15g。•【操作步骤】将中药水煎去渣取液1000ml左右,再加清水2L左右,倒入深度约为60~80cm的药浴袋内,双小腿伸入袋内后,一起放入装满40℃左右温水的泡洗桶内,袋内药液浸润至足三里附近,每次泡洗30分钟左右,1天1~2次,每次间隔3~7小时,1份药液可用3天,18天为1疗程。注意每次泡洗宜加入少量酒(10ml左右)及醋(50ml)。•【特别提示】1.本病急性期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负重。2.慢性期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以保持关节平衡。•(二)中风病(脑血管病恢复期)•中风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中风因积损伤正,劳倦内伤,情志过极等正虚为主,加之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导致气血逆乱,痰浊、瘀血闭阻脑络,从而发病。中药泡洗用于中风患者的恢复期的常见症状手足肿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组方】益气活血洗剂:黄芪30g、红花20g、蔓荆子10g、马钱子10g。(中风恢复期手足肿胀:透骨草15g、防己15g、片姜黄15g、三棱15g、莪术15g、桂枝30g。)•【操作步骤】将中药加清水1500ml,煎煮30分钟后,将药汁倒入盆中,待药液降温至40℃左右,进行泡洗及擦洗患肢,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次,20天为一疗程。•(三)头晕(高血压)•高血压常见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为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致肝郁化火;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致痰浊内生。中药泡洗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Ⅰ期有一定缓解作用。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平肝息风,活血通络。•【组方】野蒺藜20g、夏枯草10g、络石藤10g、生大黄10g、赤芍10g、丹参10g、玄参10g,生栀子15g、罗布麻叶15g、苦参15g。•【操作步骤】将中药水煎去渣取液1000ml左右,再加清水3L左右,倒...